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和第13届北京残奥运会帆船比赛(以下简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在青岛举行,赛场周边地形复杂,而且期间正值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青岛市气象局建立了以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浮标站、自动站等为依托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实现了赛场及其周边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化探测;引进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了以MM5、WRF等多种模式为基础的精细化预报系统,提供赛场内4个浮标站的逐时风速、风向的定量预报以及赛场暴雨、雷雨大风、台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开发了资料综合显示平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产品制作分发平台以及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制作平台,快速生成和分发各种预报产品;建成了一个具有综合、宽带、高速、数字化等特征的信息网络系统。组建了近百人的奥帆赛及残奥帆赛气象服务团队,创新服务理念,确定服务策略,通过英文气象信息发布会、张贴栏、服务网站、手机分区预警短信等多种渠道向赛事组织者、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成功地保障了奥帆赛及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2.
青岛近海夏季海风特征及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03~2006年7~9月青岛以及沿海地区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对青岛近海海风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而言,青岛近海7~8月海风发生频率为30%~35%,9月海风发生频率为25%;海风开始时间平均为10:00~12:00,结束时间可以持续到18:00~19:00;海风在垂直方向上厚度为500~600 m左右.青岛近海海风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青岛上空低层925 hPa风速大小、低层大气稳定度、海陆温差以及海平面气压差四方面的综合效应.通常,925 hPa风速达到8 m/s,系统风较强时不利于海风建立;当低层大气不稳定时,有利于触发海风环流的建立;海陆温差达到4 ℃以上时,青岛近海易出现海风;此外,当地转风为离岸风时,海阳站或日照站与青岛本站08:00时海平面气压差>1 hPa时,当日一般不会出现海风.综合以上预报因子及其指标,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初步实现了夏季青岛近海海风能否发生的客观预报,并在2007年举行的国际帆船赛期间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以下简称“上合青岛峰会”)于6月9—10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筹备、运行及开幕式等活动对精细化气象服务要求较高。青岛市气象局通过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新增海上浮球观测站,申请卫星加密观测,完善了会议场馆及周边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本地化了短时临近系统及海雾客观预报系统,建立了高影响天气个例库,实现了天空状况、能见度、降水量的精细化、无缝隙预报;开发了格点预报产品制作平台,服务于上合青岛峰会决策的显示服务平台和手机APP,实现监测、预报一体,预报预警高效制作分发;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运行维护保障。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国内最新科技成果,确定服务重点,明确责任主体,坚持科学服务策略,通过服务网站、现场服务、电话、会商、传真等多种手段为政府会议相关官员、会议筹备成员单位等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出色地完成了上合青岛峰会气象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4年11月9日青岛地区区域性强雷雨的成因分析发现,高低空环流的配合,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本次降雨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水汽输送条件,一些物理量指标的分布对强降雨的出现有明确的指示意义,上冷下暖的高低空配置也是不稳定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台风影响下渤海及邻域海面风场演变过程的MM5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装有 L inux操作系统的 PC机上运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 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 MM5。运用 MM5的嵌套功能 ,以 30 km水平分辨率对台风 KAI- TAK( 2 0 0 0年第 4号 )影响渤海海区的时段进行数值模拟 ,同时给出了水平分辨率为 10 km的嵌套区内逐时的渤海海面风场。通过对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风速分布与雨区分布等要素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的比较 ,证实该实验对台风过程的模拟较为成功。嵌套区内渤海海面风场也明显体现出了地形影响的特征。并尝试以T10 6格点资料的三维客观分析场结合高空及地面观测为模式提供初值场 ,6h/次预报场为模式提供时变边界条件 ,对渤海海面风场进行了 2 4 h时预报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a heavy sea fog episode that occurred over the Yellow Sea on 9 March 2005 is investigated. The sea fog patch, with a spatial scale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at its mature stage, reduced visibility along the Shandong Peninsula coast to 100 m or much less at some sites. Satellite images, surface observations and soundings at islands and coasts, and analyses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y Agency (JMA) axe us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is event.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sea fog can be categorized as advection cooling fo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sea fog including fog area and its movement axe reasonably reproduced by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MM5).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is event can be outlined as: (1) southerly warm/moist advection of low-level air resulted in a strong sea-surface-based inversion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600 m; (2) when the inversion moved from the warmer East Sea to the colder Yellow Sea, a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TIBL) gradually formed at the base of the inversion while the sea fog grew in response to cooling and moistening by turbulence mixing; (3) the sea fog developed as the TIBL moved northward and (4) strong northerly cold and dry wind destroyed the TIBL and dissipated the sea fog. The princip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xe that sea fog forms in response to relatively persistent southerly waxm/moist wind and a cold sea surface, and that turbulence mixing by wind shear is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cooling and moistening the marine layer. In addition, the study of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dicates that deterministic numerical modeling offer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 of sea fog over the Yellow Sea but it may be more efficient to consider ensemble numerical modeling because of the extreme sensitivity to model input.  相似文献   
7.
吴炜  林行  李昌义 《山东气象》2001,21(3):23-35
利用2000年9-10月山东省各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对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MM5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并将其与省台领班预报员的预报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9.
根据青岛市1951 ̄19978年逐日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汛期(6 ̄9月)和年度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和总降水量的关系。得出:年度或者汛期蚶对汛期乃至年度降水多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以相当暴雨日数来估算降水量可作为预测汛期及年度旱涝趋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气数据同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行  高山红  黄容 《山东气象》2004,24(4):16-18
简要介绍了大气数据同化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阐述了松弛逼近法、Kalman滤波和变分约束法三种大气数据同化方法研究状况和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