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消波建筑物前的波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波建筑物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近似方法分析了明基床上直立式消波建筑物前的波高及消波室内的波高,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消波效果。并在规则波的基础上将成果推广至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实时气象资料数据库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X4400计算机实时气象资料库由公报库、要素库和格点场库三个子库组成。它利用操作系统VMS提供的时间等待和定时激活功能,实现了进程自行控制;同时具有生成、检索和清除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和机载温湿仪测得的2001年9、10月份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的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云粒子谱分布进行了拟合,选出最优化拟合参数,并指出逆温层相对于温度0℃层的位置和逆温强弱对云滴的微物理特征的分布和降水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模式,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值,较好地模拟了1993年“5.5”.黑风暴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中尺度飑线的主要特征,即近地面风场切变线,与切变线相伴的风核、狭窄强对流带、强水平温度、气压梯度带以及上述特征带(线)的形成、迅速增强的时间和移动方向,并模拟出这是一条基本无降水的“干”飑线。飑线垂直结构的初步模拟揭示,飑线温度水平剧烈变化及垂直上升速度中心都在对流层低层的700hPa(地形高度在850hPa),垂直环流随高度向后倾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模拟与沙尘暴相联系的中尺度系统,大气湿过程也许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甘肃省连阴雪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月甘肃省连阴雪实况资料及同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逐日客观分析场资料、 1951\_2000年NCEP/NCAR500 hPa高度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甘肃省持续20天之久的低温连阴雪天气的特征, 以及这次过程形成和发展的天气气候原因, 并针对过程中强降雪发生时段进行了完全矢量散度诊断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2008年1月甘肃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具有降雪异常偏多、 气温异常偏低、 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属60年不遇。大气环流的异常及稳定维持为连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气候背景, 具体表现在阻塞形势建立并长时间异常维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加强西伸、 维持。阻高崩溃及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 促使这次连阴雪过程减弱、 结束。诊断分析和MM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高低空形势场以及中尺度的动力、 湿度因素的有效配合为较强降雪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在甘肃南部到中部出现较强降雪时, 青藏高原南支槽前有一支明显的偏南风向北输送, 并在高原东南侧形成辐合, 同时在高原中部也有明显的高原切变线发展东移。强降雪对应区域上空有明显的低层辐合、 高层辐散, 而且垂直上升运动发展旺盛。  相似文献   
6.
夏季西太副高位置与中国地温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3年间逐月的500 hPa高度场、环流特征量和全国141个测站逐月的3.2 m深层地温资料,分析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与中国深层地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副高的脊线位置与中国大陆一些区域的深层地温的关系明显,高相关区域在100°~115°E,30°~45°N之间。6月份,沿30°~35°N有一准东西向的高相关轴线,7月高相关带北移至34°~40°N,8月高相关带北移到40°~45°N。中国深层地温与西太副高北界也有明显的相关区、高相关轴线,与西太副高脊线的情形相似,但高相关区比西太副高脊线偏东,北界位置主要在105°~120°E,30°~35°N。在西太副高偏南和偏北的年份,所选区域的深层地温有明显的不同。西太副高脊线偏北年份深层地温偏高;偏南年份地温偏低,并且从前期1月就已开始。在各月地温的变化中,两组年份基本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中段人工增雨(雪)的气候分析及其有利天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分析了祁连山下肃南的天气气候特点,探讨在祁连山区中段进行人工增雨(雪)的有利天气条件及其日数。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中段的降水量远远大于河西盆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有利人工增雨(雪)的年平均日数有146.4 d;一年中3~10月每月有雨(雪)日在10 d以上;5~8月以对流性降雨为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肃省1960~2011年逐日降水量及1984~2011年暴洪灾害的灾情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2 a来,甘肃省降水量整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河西年降水在1986年以后均匀度明显下降,而河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降水时间分布很不均匀、80年代后期较均匀,其它时间变化不大;河西5~9月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分布最不均匀,河东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降水不均匀性有所增加,此后逐渐减小;(3)河西西部一直是近50 a甘肃降水量分布最不均匀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以来不均匀度明显较高;(4)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河西强降水明显增加,而河东在21世纪初有短时段的增加,2008年以后又逐渐减少;(5)甘肃省暴洪灾害的频次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呈增加趋势,而因暴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减少,2009年以后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的发展状况,参考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