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吴德平  梁冰 《广东气象》2005,(3):7-8,13
0307号台风“伊布都”进入南海后一度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登陆前12h,移向突然折向西北,特别是登陆前3h移径明显北翘,直向偏北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雷达探测资料,发现副高轴“东落西抬”、副高减弱以及台风“9”字型螺旋结构改变均对台风的北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另外,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有零星对流云发生,也对副高的减弱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5.09”湛江特大暴雨的成因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天气系统、物理量和GMS -5红外卫星云图的分析以及平均垂直速度的计算 ,总结了 2 0 0 0年 5月 9日湛江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和原因。 5 0 0hPa高空槽的引导作用下 ,短时间内锋面迅速南压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动力抬升机制 ,85 0hPa的低涡和切变线是产生这次特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通过对不稳定能量、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分析可知 ,这次特大暴雨的落区正对应于不稳定能量积聚区和 85 0hPa的低涡 ;通过对GMS -5红外卫星云图的连续变化分析和冷云盖TBB值分析 ,锋前的中 -а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局地性强的直接原因 ;由W =-0 0 1×R/F70 0公式计算所得的平均垂直速度为 4 4 5m/s,说明了这次特大暴雨的对流上升运动是非常剧烈的。  相似文献   
3.
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资料、产品,对2010年“5.31”粤西南山地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山地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没有副高控制和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风槽、低空急流、切变线、冷锋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支短槽、地理地形等,触发该地区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和加剧.山地迎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风廓线仪、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部分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以及数值预报,对湛江2011年6月5日出现的局部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500hPa高空短波槽、850hPa低涡切变线及锋面低槽密切配合的作用产生的,此外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能量累积和动力条件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提供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资料和NOAA提供的OLR资料,应用EOF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南海区域(107.5°-120°E、12.5°-22.5°N)OLR的异常特征及其与2007年广东省高温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区域对100°-120°E、0°-35°N区域内OLR异常分布的主要时空型贡献最大,即该区域OLR的变率最大。OLR的分布基本可以反映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OLR值偏大、中心偏西,则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上空对流偏弱,下沉增温是造成2007年7月广东省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pH4.0的HAc-NaAc介质中,Pb(Ⅱ)与1-苯基-3-基-4-苯甲酰基-吡啉酮-5(PMBN)生成络合物,于一0.56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Pb浓度在4.83×l0 ̄-9~1.69×10 ̄-6mol/L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56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组成比为l:l。试验了30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已用于矿石中痕量pb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点1961—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年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粤东沿海、珠三角和粤西南等沿海地区是广东省年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变异中心,广东省沿海年蒸发皿蒸发量具有以年代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并且在43 a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广东省沿海地区与粤东、粤中地区年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趋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饱和差、近地面风速在两个区域的气候变化变幅不同所致。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因子中,太阳辐射与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实际蒸发量而言,在全省范围内均表现为以年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太阳辐射对广东省年实际蒸发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广东省年实际蒸发量一般都占蒸发皿蒸发量的50%左右,并且比值总体上呈现微弱的由沿海地区向粤东、粤中地区递增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探讨广东省水资源异常和旱涝气候灾害的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气象灾害频繁,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台风、干旱、暴雨、强对流、雷电、寒冷、高温等气象灾害侵袭。本文分析了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0.
0312号台风“科罗旺”引起的风暴潮灾害是湛江市自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该文以台风移动路径、登陆点、风力及气压等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动力学、水文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对风暴潮的成因、潮位、增水等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得出联系台风与风暴潮之间的一些规律,表明了台风的风力、中心气压、登陆位置和大风持续时间对风暴潮的产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