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能反映东海油气藏异常的气、液、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可作为东海油气化探指标。本文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的油气化探指标。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作为海洋油气化探液态烃的样品源。根据油气藏顶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异常,圈出东海陆架盆地古滨海砂可溶铁Fe~(3+)/Fe~(2+)<1分布区作为油气远景区,提出了东海陆架盆地找油的新领域。△C是用无机组分反映油气富集的一种化探方法。东海陆架沉积物与△C有关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菱铁矿。  相似文献   
2.
闽北地区前汛期锋面云系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多年雷达回波资料,统计分析华南前汛期(闽北)锋面云系不同部位,不同云型回波的结构,降水特征,层结稳定度;并对地形和中尺度系统与回波的新生、发展,组组化的关系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5.21”福建闽北特大暴雨过程中获得大量加密资料,较深入地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小尺度特征.给出不同尺度、不同物理特性的中小尺度系统(云团)相互作用,生消、发展、组合过程,以及武夷山脉的复杂地形在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在一定环境流场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导致出现的天气变化密集的低纬山区形成持续性特大暴雨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5.
福建石塔山大气冰核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3年和1984年4—6月,在福建石塔山应用混合型毕格云室进行大气冰核观测,结果表明石塔山冰核浓度和北方各地观测结果没有量级上的差异。 当测点出现大雾时,观测到的冰核浓度明显偏低。另外,由毕格云室观测法和滤膜观测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毕格云室的观测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7.
东海油气表层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气相、液相、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可作为油气化探指标。文中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液态烃、成岩作用环境指标Fe3+/Fe2+ 、热释碳酸盐(△C)、沉积岩细粒级样品分离。选择了东海油气表层化探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C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铁锰的碳酸盐系列,东海沉积物△C矿物成分以菱铁矿为主。△C成因上的多解性决定了△C作为油气化探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降水试验效果检验的统计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光平  刘峻 《气象学报》1993,51(2):241-247
本文以灵敏度、准确度、功效三条作为选择、评价试验方案、统计方法的依据。采用统计模拟方法对各种试验方案的灵敏度、准确度、功效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种灵敏度、准确度、功效最高的新的随机试验方案。 灵敏度指在一定显著度α上检出试验效果所需的增雨效果的最低值θ,θ值越小灵敏度越高;也可  相似文献   
9.
10.
华南前汛期锋面云系降水效率及其人工影响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降水过程中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推导出降水效率一种计算公式。用该公式计算华南前汛期锋面云系自然降水效率,并探讨人工播云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锋面云系自然降水效率不高(平均54.58%左右)。人工播云后降水效率平均达64.71%左右,相对增加17.42%(<0.05)。所以通过人工播云,促进云中微物理过程,可以提高降水效率,达到增雨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