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利用2019年7月16日新舟60飞机在广东省沿海的探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夏季沿海的气溶胶、云凝结核浓度以及粒子直径的典型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高度上升,气溶胶、云凝结核浓度先增大,后急剧减小,最后缓慢减小.在100~1 496、1 496~2 265、2 265~4 411 m的高度区间内,气溶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1 725.3、534.3、13.1 cm-3;在 100~1 383、1 383~2 304、2 304~4 411 m 的高度区间内,云凝结核粒子浓度平均值约为304.0、107.7、4.1cm-3.气溶胶、云凝结核在2 000 m以下各层的浓度粒径谱较宽、谱峰更多、峰值直径较大.在气溶胶浓度高且粒径大、液态水含量高、过饱和度高的区域更有利于提升云凝结核的活化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7—2013年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imate)掩星RO(Radio Occutaion)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 WF(European Centre for M 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分析资料,研究了COSM IC RO探测的大气折射率及其反演的温度和水汽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偏差特征。结果表明,在夏季和秋季,高原,西南季风区和东部平原地区,大气折射率在对流层里均存在系统性的正偏差,其中高原偏差最大,在夏季可达0. 7%。冬季和春季,大气折射率在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下部有小的正偏差,而在西南季风区和平原地区对流层中下部有明显的负偏差。温度和水汽是折射率的反演产品,折射率的正偏差对应着温度的负偏差和水汽的正偏差。因此夏季高原地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偏差可达-0. 5℃和7%。同时,夏季在西南季风区对流层顶出现了11%的相对湿度偏差。对流层下层折射率的负偏差和低层大气多路径效应有关,折射率正偏差和大气中的云水有关。对流层顶附近的相对湿度偏差,则是由于ECMWF模式结果不精确所引入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小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中国气象局多源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中逐小时降水产品(CMPAS-hourly),采用基于大气水物质收支平衡方程的水物质评估方法对广东2018年空中云水资源及空中水汽、水凝物时空分布进行评估。对广东省整体而言,2018年水汽降水效率为5.1%,水凝物降水效率为89.6%,水汽和水凝物都为净输出。从空间分布来看,水汽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水凝物总量高值区在粤西云雾山、天露山及粤东莲花山的南坡,云水资源总量从北部山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减小,水凝物降水效率从沿海地区向北部山区逐渐减小。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汽总量在夏季最大,水凝物总量在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最大,云水资源总量非汛期高于汛期;水汽和云水资源的变化月内尺度大于天气尺度,水凝物的变化天气尺度大于月内尺度。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春季粤北降水微物理过程,选取2020年2—3月粤北2个站点雨滴谱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春季粤北地区层云降水、混合性降水、对流性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性降水过程中大雨滴是影响雨强大小的重要因素;层云降水过程,小雨滴数浓度占比大于90%,平均雨强小于1 mm/h,雨滴数是影响雨强的重要因素。(2)层云性降水雨滴谱呈单峰结构,谱宽小;对流性降水雨滴谱为多峰结构,谱宽最大;混合性降水谱型与对流性降水相似。3类降水峰值均在0.2~0.3 mm范围,均是Gamma分布谱型拟合最优。(3)春季粤北地区对流性降水的Z-I关系为Z=173.9I^(1.452),混合性降水的Z-I关系为Z=72.77I^(1.97),层云性降水过程的Z-I关系为Z=194.3I^(1.296)。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智能监测分析广东省雷雨大风预警信号的发布、升级或降级的动态变化过程,选择3次具有代表性的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发布变化过程进行复盘分析,并提出优化模型建议:1)降低采集数据达标次数;2)将极大风速和Z_(H)>50 dBz的面积占比均进行降级处理。依据修改建议对模型优化,检验结果表明智能监控结果可信度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根据WMO(1957)对流层高度的判别方法,利用2007—2013年COSMIC掩星资料计算了对流层高度,并用无线电探空资料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SMIC掩星资料和无线电探空资料判定的对流层高度具有很高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76,平均值偏差为0.448 km,...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统计局、广东省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提供的发布渠道覆盖率数据,以及广东省各市统计局提供的人口数据,采用最大值法,分析了广东省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结果表明:截至2019年年底,广东省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已达100%,其中通过电视、广播渠道的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为100%,通过全网短信、互联网和公众端渠道的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分别为80%、71.9%和58.6%。  相似文献   
8.
基于2021年预警信号发布、应急响应启动以及预警信息发布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从服务量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包含预警信号指数、应急响应指数、预警信息指数、综合评估指数4项指标的广东省气象预警服务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历史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模型得出的预警服务指数与区域预警服务能力、过程影响情况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该方法能客观、量化评价广东的气象预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