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牡丹品种来源于野生种,经过自然选择与人工栽培选择而发展起来。由于种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各品种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牡丹可分为4个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辞、江南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和西南牡丹品种群。其中以中原牡丹品种群品种最多,  相似文献   
2.
3.
牡丹花芽的形态发生及其生命周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花芽是一个混合芽。它的形成和分化是由腋芽原基开始,历时三个年周期大约25个月的发育结束其生命周期。在三年发育过程中,顺序形成腋芽原始体,花原基和种子及果实。在器管建造过程中可以区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大的阶段。由叶原基产生结束到苞片原基开始产生为其质变的临界点。如果此时的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都是合适的。腋芽原基就会继续发育而成混合芽。否则,发育就终止在叶原基形成阶段,只能形成叶芽。任何一年的处在第二个年周期的混合芽都要产生子一代芽的原始体。子一代芽又在它的第二个周期中产生子二代芽的原始体,一代接一代,依次类推的发育下去。利用花芽形成的规律可以解决牡丹栽培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牡丹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花药壁由6~7层细胞构成,外中层宿存且发生带状纤维加厚。绒毪层有腺质和变形型两种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生殖细胞初期具有呈PAS正反应的细胞壁,脱离花粉壁后被一层称为“脂体冠”的结构包围。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此时的生殖细胞为裸细胞,并与营养核紧密相连,构成了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5.
低温处理对牡丹开花和展叶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宗正  韩莉 《园艺学报》1996,23(3):307-308
低温处理对牡丹开花和展叶的影响王宗正韩莉孔兰静(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组,泰安271018)关键词牡丹;休眠;低温处理;催花EfectsofLowTemperatureTreatmentonFloweringandLeafingofPaeoniasuff...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十分广泛,取得了显著的早熟、优质、增产效果。但是将地膜覆盖应用在牡丹催花上,至今还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多年试验,特别是1997年在菏泽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利用这项技术催牡丹花,收到良好效果,培育的近3000盆牡丹在春节开花时都是根深叶茂、花繁枝荣、花径大、花色艳,无异于春天正常季节大田所开的牡丹花(如图1)。我们做的地膜覆盖,不是把整株牡丹都盖在塑料薄膜下面。而是  相似文献   
7.
从芍药的花芽分化试论芍药,牡丹的花型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宗正  章月仙 《园艺学报》1991,18(2):163-168
本文研究了芍药的花芽结构和性质,并对花芽分化进程作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确定了雄蕊原基伸长呈圆柱形是瓣化的临界点。雌蕊原基的腹缝线开裂,心皮伸展、扩大而成花瓣。观察认为雄蕊原基的产生是同步的,而遗传性的表现可以是整体的、局部的和个体的。花型分类的多样性与雄蕊原基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根据观察把重瓣花的花瓣定性为有性的和无性的两类。雄蕊离心瓣化形成“楼子类”花型;而向心瓣化形成“千层类”花型。花瓣自然增加不能形成高级重瓣花型。  相似文献   
8.
牡丹虽是小灌木,但能开花的植株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过去催花用的花盆都较大。以我们的体会,一般是用33~35厘米的深花盆,再填上土,栽上花,浇上水,总重达60多斤,非用车运输不行。这种花盆要求5~6年生的牡丹苗,通常不分株,整株栽进花盆中。这样催花成本昂贵,但催出来的牡丹开花多(能开13~14朵,花径16厘米以上),枝冠大,适合在宾馆和会场上使用(如图1)。而对家庭来说,这笨重的大花盆显然不适合,很有必要改用小型花盆催花。对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所用花盆口径12~16厘米,高15厘米,装土、栽花、浇水后,重5~6斤,适合在书桌等处摆放(如图2)。  相似文献   
9.
牡丹开花前后碳水化合物的分配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 品种‘肉芙蓉’为材料, 研究其开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及其对有花枝上叶片( FL) 与无花枝上叶片(NFL) 净光合速率( Pn) 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花衰败前,有花枝Pn明显低于无花枝, 但可溶性糖含量却高于无花枝。与前一天17时相比, 经过一夜消耗后, 早晨8时有花枝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 而无花枝的则较低, 说明除光合作用外, 还有其他途径为有花枝提供可溶性糖。花衰败后, 两种枝叶Pn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逐渐消失。与花衰败前不同, 经过一夜消耗后, 早晨8时两种枝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前一天17时都降低, 表明为有花枝提供可溶性糖的其他途径在花衰败后停止工作, 推测这一途径极可能与花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芍药花药一般由4个花粉囊组成,偶尔可见5个或6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属基本型。花药壁由6~8层细胞组成,外中层宿存。绒毡层为腺质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生殖细胞刚形成时有呈PAS正反应的拱形壁,游离在营养细胞质中后,壁消失,且被脂体冠包围。花粉成熟时,包围生殖细胞的脂体消失,生殖细胞与营养核贴近,构成雄性生殖单位(MGU)。成熟花粉为二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