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宗菊  曹杰  刘弟  唐平  何隽  王鹏飞  李标  周文 《中国食用菌》2011,30(1):54-55,61
以武定狮山为样点,对红托鹅膏的生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托鹅膏主要生长于滇青冈、滇石栎等阔叶林或针(云南松)阔混交林中,其生长的土表层疏松、透气、潮湿,具有厚4 cm~9 cm的腐叶层,有稀薄的阳光透入,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养分丰富,土壤容重较小,偏微酸性(pH5.4~5.7)。子实体分化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19℃~21℃,空气湿度为75%~86%,土壤含水量为38%~50%,并每天保证1 300 lx~2 000 lx的光照2 h~5 h,200 lx~900 lx的弱光6 h~9 h。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 16条 ISSR引物,对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大理、楚雄和昆明的 4个松口蘑居群共 4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SR PCR共扩增出 76条条带;总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PPB=6104%,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次为 5676%,6775%,7027%和 5000%;总的基因多样度指数 (Ht)为03215,居群内的 Nei遗传多样度指数 (Hs)为02447,Shannon多样性指数 (I)为 0471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71,基因流 Nm为15234,这说明云南松口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居群内的变异较小;遗传距离表明 4个居群中香格里拉和昆明的亲缘关系最远,大理和楚雄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鹅膏属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47个鹅膏属种群,有1/4属于集群分布类型,有3/4属于随机分布类型。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和平均拥挤度多对1.0没有显著的偏离,负二项参数则较大;而聚集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则符合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武定狮山为样点,对红托鹅膏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托鹅膏以聚群生长为主,其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周期为12 d,从扁球期至成熟期为7 d左右。  相似文献   
5.
家蚕蛹油的分离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宗菊  吴凯星 《蚕业科学》1995,21(2):134-134
家蚕蛹油的分离提取研究李宗菊,吴凯星,黄兴奇,周家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蚕蛹的开发利用多是从蛹油和蛹蛋白入手的,我们对蛹油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蚕蛹,取自云南楚雄、陆良、草坝。1.2实验方法将称...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鹅膏菌属分类、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毒素应用、菌丝体培养及菌根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地区羊肚菌的分子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特征挑选的8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其中7株来自滇西北,1株来自四川)。结果表明,8株羊肚菌归属为4种: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和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羊肚菌属种间的ITS1序列变异很大,ITS2序列较为保守,5.8S rDNA序列最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ITS1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确定滇西北地区羊肚菌的分类归属。  相似文献   
8.
谷氨酸在无糖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糖培养的要点是促进光合作用,促进自养生长,而叶绿素含量是直接决定小植株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子之一。本实验从促进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角度出发,在小植株的无糖培养其中加入了叶纱合成的起始物质谷氨酸。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珍稀野生食用菌尚不能人工栽培,其子实体的发育机理仍难以解释,在人工驯化过程中,室内栽培转到室外栽培仍具有较大的不可操作性,受到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分析可栽培食用菌的疏水蛋白编码基因、凝集素编码基因、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蛋白激酶编码基因、漆酶基因等几类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可为今后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及基因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速组培小植株生长无糖培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发展较低成本,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组培小植株的繁殖体系,必将在农业和森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一直认为组培小植株几乎上没有光合能力,因此,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糖来提供碳源,以保证小植株异养的需要。然而,最近发现,如培养瓶中CO2浓度,光照环境因素等被适当控制,组培小植株仍然具有光合能力,可以发展自杀,在传统的密闭培养瓶中,光期的CO2浓度常低于100(10^-6)且大多数培养基中,在一个高光合电子流下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