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春播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于2018—2019年开展了两种熟期类型(长生育期型和短生育期型)青贮玉米在两种种植模式(覆膜宽窄行种植和露地等行种植)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对物候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宽窄行模式能促进青贮玉米成熟,成熟期提前4.5~5.5 d,短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大棚面临的诸多问题,本团队将光电产业、光热产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大棚相结合,提出"光电,光热产生能量供给大棚使用,使产生的能源大于作物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实现‘零能耗’"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青贮玉米种植和经济效益,通过豫青贮23与郑单958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豫青贮23平均鲜重产量60 240 kg·hm~(-2),干物率26.08%,平均干重产量15 720 kg·hm~(-2),郑单958平均鲜重产量52 380 kg·hm~(-2),干物率27.49%,平均干重产量14 400 kg·hm~(-2),豫青贮23比郑单958鲜重增产15.01%,干重增产9.17%,平均增收约2 400元·hm~(-2),豫青贮23经济效益较郑单958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自主选育的66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与穗粗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和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由逐步回归分析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t检验也在显著水平,千粒重、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高产型玉米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别,以自主选育的116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传统育种材料育成品种,产量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贡献作用最大的是千粒重;2000年后至今的新型育种材料育成品种,产量与穗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作用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与传统材料育成品种的分析结果有所不同,分析其原因为育种目标变化而引起的新育种材料的引进,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干旱区林果业中杏树覆盖全生物降解膜的调温保墒效果,在吐鲁番市亚尔乡上湖村杏树林设置覆全生物降解膜区和无膜区,分别对覆膜区与无膜区土层深( H)0<H ≤20 cm,20 cm<H≤40 cm,40 cm<H ≤60 cm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进行观测,同时对各处理分3个径级观测其杏树生长量。结果表明:覆膜可以增加3个土层的含水量,但0<H≤2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20 cm<H≤6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显著。4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高于无膜区,5、6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较无膜区均降低且差异性显著。观测显示,覆膜作用下杏树基径、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的生长量较无膜区均有所增长,差异性显著。覆膜对叶面长、宽的生长及叶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生物降解膜在干旱区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蓄水保墒、调节土温,促进果树的生长。可以在干旱区林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浓度Na Cl、Na2SO4的低盐,对郑58、DK516♀、DK516♂和昌7-2四份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低盐胁迫对4份自交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芽长度、胚芽鲜重、胚芽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盐浓度的加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部分盐浓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表现为DK516♀、昌7-2较优,DK516♂次之,郑58表现较差。昌7-2和DK516♂根系相对发达,初步推断DK516♂和昌7-2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但有待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氮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珊  毛彩云  肖荷霞  陆建章  岳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9+5815-5789,5815
论述了土壤中氮含量检测的意义和方法,着重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预测土壤中氮含量模型的建立。通过遥感检测土壤动态实现农田土壤养分与环境质量的分析将是遥感监测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应用。该研究为农田土壤养分的检测提供了有利依据。同时,对该领域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Na_2SO_4,对玉米杂交种DK516亲本的萌发期和苗期2个生长阶段进行胁迫处理,以对其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除发芽率不受影响外,发芽势、胚芽长度、胚芽鲜重、胚芽干重、胚芽含水量、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整体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现为DK516♀耐盐性优于DK516♂;DK516亲本的地上部分对盐胁迫较地下部分敏感,DK516♂根系较DK516♀发达,初步推断DK516♂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但此推断有待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1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生物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r=0.842**)和穗位(r=0.7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r=0.549*)和绿叶数(r=0.593*)呈显著正相关,而株高对生物产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增加株高、适当增高穗位、适当增加茎粗和绿叶数,有利于青贮玉米整体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