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1999年与2010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小九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近10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做出经营效果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反演NPP的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客观获得省域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减少时间断点引起的评价误差,构建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反演NPP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在耕地图斑约束下,采用时序LSWI和EVI数据识别水稻和玉米;然后,采用2000—2010年MODIS的MOD09A1数据,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利用VPM模型分别计算水稻和玉米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得到多年NPP均值,可反映耕地种植作物的常年长势,使用距平分析法消除作物类型差异,得到表征耕地质量的评价结果;最后,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序列NPP耕地质量反演结果与耕地质量利用等别整体空间分布一致。其中,吉林省中部与北部由于耕地集中连片,反演结果准确。南部山区耕地斑块破碎,耕地与林地混合,导致反演结果偏高。本文构建的长时间序列NPP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对省域范围、集中连片耕地质量评价具有可行性,可为我国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 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 4,0.004,0.04,0.4,0.8 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叶醇这6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雄虫对罗勒烯、月桂烯、莰烯、叶醇这4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由于鞘蛾幼虫具有潜叶取食的特殊习性,为探索利用外源植物挥发物对其取食行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筛选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喷施挥发物的样枝上,0.004 mol·L-1月桂烯造成幼虫的死亡虫数最少,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样枝上幼虫死亡率较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挥发物可能对幼虫有致害作用,其中,S-α-蒎烯0.04 mol·L-1造成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达86.67%.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慧  严善春  李杰  高璐璐 《林业科学》2008,44(2):93-100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类型、结构、分布进行研究.松瘿小卷蛾触角共有8种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同,但类型、数量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在鳞翅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板形感器,其顶端具孔,可能具有味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烯0.0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的落叶松苗上的平均每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5.63枚和5.21枚,喷施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枝时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3.13枚和3.33枚。  相似文献   
6.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超越608为试材,研究不同光照度对温室内菠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度越强,叶绿素、根系活力越高,硝酸盐积累表现为30%自然光>70%自然光>50%自然光>100%自然光。在菠菜的生长过程中,硝酸盐积累情况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根系活力随着生长一直在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昆虫取食对杨树富集Cd、Cu、Zn能力的影响,对1年生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扦插盆栽苗,分别人工施加一定量的Cd、Cu、Zn,待苗木生长30 d后,接种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取食14 d取出,7 d后取样,分析小黑杨根、茎、叶的干质量、重金属质量分数、富集系数、转运系数、贮存量。结果发现:各处理间根(8.0%~19.7%)、茎(61.0%~69.7%)、叶(17.3%~26.1%)干质量占植株的比例较为一致,不受重金属胁迫或重金属+昆虫取食胁迫影响。在Cd胁迫或Cd+昆虫取食胁迫下,小黑杨各部位对Cd的富集量及贮存量未产生显著响应。在Cu、Zn胁迫下,小黑杨根茎叶对Cu、Zn的富集量极显著增加(P0.01)、贮存量显著增加(P0.05);在Cu、Zn胁迫叠加昆虫取食胁迫后,对Cu、Zn的富集量及贮存量显著降低(P0.05),但其在小黑杨各部位的分布状况不变。Cd在小黑杨各部位的富集量比较相近,Cu主要在茎部,Zn主要在叶部。Cd、Cu在茎部贮存量最高,达总贮存量的50%以上,而Zn量主要贮存在茎、叶部,达总贮存量的80%以上。各处理组的转运系数(TF)由大到小为Zn、Cd、Cu,Zn胁迫降低了小黑杨的TF,Cd、Cu胁迫增加了小黑杨的TF;昆虫胁迫增加了小黑杨对Cd和Zn的TF,降低了对Cu的TF。说明昆虫取食能显著影响杨树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et Zucc)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块样地中的16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及枝解析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红松人工林枝条空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立地因子对红松抗性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探索不同坡度、坡位、坡向对自然生长条件下红松针叶内2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活性与POD活性在树冠不同方位针叶内差异显著,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树冠西侧。坡度、坡向对红松针叶内SOD及POD活性有显著影响,而坡位影响不显著。影响SOD活性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向,影响POD活性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RGB模型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快速、无损地获得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表面颜色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诊断苹果树生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新梢旺长期的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码相机采集叶片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叶片图像的红(R)、绿(G)和蓝(B)值,通过运算组合构造颜色特征参数,建立基于苹果叶片颜色特征参数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敏感的颜色参数分别为B、B/R、B/G、G/(R+G+B)、B/(R+G+B)、(R–B)/(R+B)、(G–B)/(G+B)、(R–B)/(R+G+B)和(G–B)/(R+G+B)值;基于以上9个敏感颜色参数分别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M),估测叶片Chl.a、Chl.b、Chl.(a+b)和SPAD值,其中单变量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6左右;SVM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754、0.8374、0.8671和0.812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94、0.0350、0.0497和0.9281,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059%、1.7540%、1.1224%和1.1894%,尤以对Chl.a的估测效果最佳,SVM的估测精度高于单变量回归模型。模型验证取自1/4同样本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VM的Chl.a稳定性更佳,R~2=0.8275,RMSE=0.0293,RE=1.8529%。应用数码相机并基于RGB颜色模型可快速估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对果园水肥的精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