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对侗寨民居环境的调研中,侗族人们运用自然材料青石板搭建台阶,其尺度感的把握,技巧运用及空间布局,很好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利用地势的高差合理地将台阶铺设融于自然之中,使台阶的功能与形式自然、纯朴地表现出来。经过代代发展侗族人们铸就了对自然材料的领悟和运用及对材料之美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权莹  金东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5,(9):206-207,357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研究,分析出适老性城市设计要素,使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落实到城市空间,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适老性问题中能够与城市其他空间更有效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金华  金东来  王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90-2793,2807
以挖掘城市景观滨水空间的文化价值为前提,从跨文化比较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大连理工大学、广岛大学、伦敦大学的本国在籍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针对中国、日本、英国的被试者的滨水空间认知意识和利用方式的调查。在比较各群组被试者的人生价值观、滨水空间认知意识结构、亲水方式等量化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Ⅲ类对其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展开定性分析,并从客观角度剖析了人在滨水空间中所产生的行为方式的类型和目的,以及文化价值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东来  权莹  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86-6588,6591
立足于中国古建筑的木框架结构的建筑体系,认为中国古人之所以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和必然性。分析了传统聚落的建筑特点,藉以透视出中国古建筑就地取材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中国木构建筑形制在广度、高度上的适应性,以及其所彰显的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结合中国人的生命观,从精神与物质双重层面解析了中国木构建筑中所蕴涵的永恒意义。试图通过自然选择、技术进步、空间优势、精神价值、审美需求等方面的阐述,为中国传统建筑最终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成因理出一条脉络,旨在比较客观地对待中国古人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