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业领域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概括了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创新特征,以“七大作物育种为例”分析了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创新方法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提供参考,提高科研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蛋清粉凝胶性与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胥伟  迟玉杰  孙强 《中国家禽》2012,34(2):22-24
研究蛋清粉在贮藏期间所成凝胶的质构、持水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蛋清粉的凝胶硬度、弹性、粘结性、持水性分别为346g/cm2、0.905、0.382、52.00%,25℃下贮藏180d后,蛋清粉的凝胶硬度与粘结性较贮藏初期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凝胶弹性与持水性与贮藏初期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蛋清粉的溶解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很小,25℃下贮藏180d时与贮藏初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54)。500倍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蛋清粉所成凝胶,其结构空隙很大,分布疏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温度对蛋清粉的溶解性影响很小,而对蛋清粉的凝胶性影响较大,含水量是影响蛋清粉凝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监测不同温度(25℃、4℃)储藏鸡蛋蛋液pH值、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储藏时间对蛋清液起泡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鲜蛋于常温25℃条件下放置29 d,全蛋液p H值先由6.8升至7.7后逐渐降低,蛋清液起泡性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起泡性初始值为107.8%,储藏25 d后达到421.2%,之后逐渐降低;4℃下储藏的样品起泡性变化规律与常温相似,储藏17 d后达到270.9%。研究表明:在使用鸡蛋生产焙烤食品时,选用4℃储藏2周或25℃储藏1周的鸡蛋较好。  相似文献   
4.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黄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品质成分变化、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变化、加工工艺等方面综述了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并展望了今后黄茶品质成因及品质化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许多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乙烯生物合成及茶树乙烯合成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为从分子水平探讨它在茶树上的生理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 d、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所产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籽粉末含水量高于10%时黄曲霉可生长;茶树籽粉末含水量大于15%时黄曲霉生长状态良好,黄曲霉毒素组分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0.03 μg/kg),提示在产毒黄曲霉侵染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
茶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手段和方向的多元化,微生物在提高茶叶产量、防治茶树病虫害、进行茶叶贮藏保鲜和提高成品茶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就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种类鉴定及胞外酶特性、茶园根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胞外酶活性、微生物菌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微生物在茶叶生产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姜依何  胥伟  朱旗 《茶叶科学》2018,38(3):227-236
微生物胞外酶催化动力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黑茶产品的后期贮存也会带来黑茶微生物体系的改变。为探讨黑茶的真菌体系对黑茶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本文检索了黑茶真菌污染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多种污染真菌毒素在黑茶样本中有可能被检出,如: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素(Ochratoxins)、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等。研究表明,黑茶样本的毒素暴露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黑茶多种活性成分可下调表达黄曲霉毒素的基因簇部分基因,从而抑制黄曲霉在黑茶基质样本上产毒。指出正规地生产和饮用黑茶是安全的,而定向发酵技术在黑茶加工中的应用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板法”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黄板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进行了初探.试验结果表明:黄油和机油混合涂粘虫效果优于纯黄油和纯机油,且机油:黄油=7:3的效果最好,每块黄板粘虫约为340头,且有效期最长.对黄板高度筛选时发现,黄板略高于茶树篷面时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