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盐转运体(PPT)是植物质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家族(pPTs)成员之一,介导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质体基质的同时,将磷交换到细胞质中。为对水稻OsPPT基因家族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在水稻中的潜在功能。利用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分析OsPPT的亚细胞定位,通过酵母异源表达实验分析OsPPT的磷酸盐转运能力。设置正常供磷和缺磷等非生物胁迫水培实验处理,阐明OsPPT家族成员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以及对非生物胁迫逆境的响应。结果表明,OsPPT基因家族4个成员均定位于叶绿体膜,而且OsPPT可以在酵母中介导磷酸盐的跨膜转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展示了OsPPT基因家族在应对环境胁迫时表达模式上的动态变化,比如磷饥饿,以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氯化钠等非生物胁迫环境。OsPPT基因家族可能参与磷酸盐在细胞质和叶绿体之间的运输,同时也可能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我县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技术,实施农机科技创新,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免耕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少耕或不耕,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安康市从2004年引进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以来,应用作物由少到多,推广面积由小到大,技术不断配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07年玉米免耕达到16.6万亩。  相似文献   
4.
梅营一号红薯,是2004年从河南引进,利用红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的脱毒苗新品种。该品种其食用口感细软甘甜,香味浓郁,纤维少,淀粉多,粗蛋白含量高。2004年我市引进该品种试种,2005年扩大示范,2006年全市示范推广8万余亩,2007年11.4万亩其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耐旱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茶叶是多年生,以叶用为主的经济作物。茶叶已成为我县我镇的主导产业。为此,对茶树栽培技术总结规范,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讲谜优质高产无性系茶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和克隆水稻温敏转绿新基因,揭示其参与叶绿体发生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辐射诱变的方法,从粳稻品种日本晴中筛选获得叶片黄化突变体osv15,并对其表型、农艺性状和遗传方式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了突变体与Kasalath的F2群体,利用多态性分子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和测序分析。【结果】osv15幼苗期在22℃低温下叶片黄化,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0%,光化学效率下降,叶绿体结构异常;随着温度的升高,osv15的叶色由黄转绿,30℃时叶绿素含量恢复到野生型的68%,光化学效率和叶绿体发育与野生型相近。在自然环境下,osv15突变体从苗期至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黄化,且株高、分蘖数和产量等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遗传分析表明osv15突变体的表型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OsV15基因定位到第6染色体多态性标记S4和S5之间84 kb的区间内,定位区间测序发现突变体中编码分子伴侣蛋白的基因Cpn60β1(LOC_Os06g02380)发生单碱基缺失。【结论】osv15是一个新的水稻温敏转绿突变体,Cpn60β1可能为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7.
硫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固定、蛋白质和脂类合成等重要生理生化过程。植物通过硫酸盐转运体以硫酸根(SO42-)的形式从土壤中吸收硫酸盐。当硫酸盐被吸收进入根系细胞内部后,植物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种养分的运输途径将其运输到根中维管束,进而加载到地上部。当外界硫素充足时,植物将吸收的过量硫储存在液泡中,一旦土壤中硫素缺乏时,液泡储存的硫会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行再分配,以维持植物体内硫酸盐的平衡。到目前为止,硫酸盐转运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对其他植物中的研究还较少。硫缺乏会严重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一整套应对缺硫的分子机制来增加硫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其中,硫酸盐转运蛋白在应对硫胁迫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植物中硫酸盐从土壤吸收进根系、运输和再分配的分子机制,并对今后的植物硫素吸收转运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