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3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地开垦后坡面侵蚀过程与土壤养分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林地被人为开垦破坏后 ,加速侵蚀是导致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根本原因。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与坡面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相一致 ,浅沟沟槽是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最严重的部位。土壤养分流失在开垦初期非常迅速 ,开垦耕种 5 a后 ,土壤养分含量可减少 5 0 %。土壤剖面中 A层的流失是土壤养分流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红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化肥、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比施化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有机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增强;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比施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降低;施肥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施化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不同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玉米、谷子、马铃薯和苜蓿秸秆施入土壤后,其微生物量C、N、P明显增高。不同的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量C和P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施入秸秆后0~15天快速增加,然后缓慢下降,45天时降至最低。45~60天又出现一个上升阶段,之后又下降。不同秸秆的微生物量N差异较大。比较4种秸秆,在腐解的整个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表现为玉米〉谷子〉苜蓿  相似文献   
4.
陕北中部丘陵区土壤肥力现状及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了延安宝塔区和安塞县7个乡镇近三年来的粮食生产,肥料投入以及各土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表明:投入的化肥中,氮肥以低浓度养分的碳铵为主,平均占肥料总量的38.3%,从施入土壤的N、P、K养分来看,K比例很小,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低,且不同土地类型差异大;由于各乡镇自然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土地投入量不同,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相差悬殊,并且年际波动大。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培肥土壤和大力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先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生物活性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为破坏植被后 ,土壤侵蚀加剧 ,导致了土壤严重退化。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林地人为破坏植被后 ,坡面不同地形部位 0~ 6 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 :人为毁林后的 7年与 5年相比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磷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N、P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施肥量对微生物量C无明显影响;施N肥量高(225kg/hm2)时降低微生物量N;当施P肥达225kg/hm2时则对微生物量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ZnSO4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ZnSO4浓度在40ppm以上时对细菌、放线菌和硝化菌有明显抑制作用,400ppm时细菌已不能生长。高达3200ppm时,放线菌与硝化菌也不能存活。只有真菌维持了较高数量。土壤中施ZnSO4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有与上同样的趋势,但因土壤对ZnSO4有较强缓冲作用,ZnSO4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9.
张成娥  陈小利 《草地学报》1997,5(3):195-2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自然恢复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P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剖面的分布均为上高下低,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草地利用时间的增长,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和三种酶活性含量增高,活性增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均以永久草地最高,三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全N都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有效N和速效P的相关不明显。人工草地不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反而会大量消耗土壤养分使其肥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型下土壤腐殖质研究表明:(1)当年枯枝落叶及表层土壤C/N值均以油松林地最大,沙棘林地最低;表层土壤C/N值与林龄、枯枝落叶C/N呈正相关,与枯枝落叶灰分含量呈负相关。(2)剖面中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各平均值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沙棘林地>油松林地,即阔叶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针叶林地;胡敏素平均值大小顺序与此完全相反。(3)表层土壤胡敏酸芳构化程度在子午岭的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六盘山为:山杨林地>辽东栎林地。剖面芳构化程度为:三层>二层>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