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真菌病害,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可提高品种的抗性、拓宽抗谱。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b的‘辽粳9234’和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铁粳7号’为亲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从后代中鉴定到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后代。通过连续3年生产试验和米质分析,鉴定到1个同时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稳定株系A-3,通过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命名为‘铁粳16’。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铁粳16’较其亲本抗谱宽、抗性强。研究结果证实聚合Pita和Pib可提高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可为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辽宁省水稻直播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以辽宁省中早熟水稻品种辽星21、旱稻品种旱403和旱9710为试验材料,采用移栽和直播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移栽高于直播,辽星21直播种植产量高于移栽种植的旱403和旱9710;与移栽种植相比,直播种植水稻株高降低,水稻主茎叶片减少约2片,剑叶和倒二叶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单位面积茎蘖数增加。水稻直播种植宜以主茎成穗为主,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光合特性,进而实现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粳稻辽优5218和常规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优521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高于辽星1号,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籽粒长宽比无显著影响;增施氮肥或降低密度可提高辽优5218和辽星1号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辽优5218和辽星1号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适量少肥和适度密植可以改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营养和食味品质,但杂交粳稻的高垩白粒率和高垩白度只能通过育种手段去改良,栽培措施对其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水稻区试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9年辽宁省中早熟区试6个试验点的1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均对水稻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6个区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类型区,源粳2号在所属的生态区表现最优。美锋稻245、源粳2号和富禾稻258属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为理想品种。区试点中开原市示范繁殖农场区分力最好,桓仁满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代表性最强,抚顺市种子管理站具有很好的区分力及较强的代表性,是较理想的区域试验点。  相似文献   
5.
辽73优62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辽73A与C62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粳稻组合。针对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并结合其在北方杂交制种的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解析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南繁气候条件,收集了海南相关地区气象数据,分析表明,各气候因子中,对辽宁省农作物南繁育种影响较大的是温度条件,极端低温有时会超出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所以在实验安排中应该加以规避;台风在10月下旬到翌年5月期间生成概率较小,其对冬季南繁育种影响较小,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即可规避台风的危害;海南日照长度短,使得水稻玉米等短日照作物生育进程缩短,对作物加代有利。  相似文献   
7.
Pita是最早被定位的抗稻瘟病基因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世界各稻区的抗稻瘟病品种选育中。研究不同地区水稻品种中Pita等位基因的类型及其对田间流行病原菌的抗性对于水稻抗病育种具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7份辽宁地区粳稻品种,通过对供试材料的Pita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该基因在这些品种中只有两种类型(Pita-A,Pita-B),他们之间存在7个单碱基突变(SNP),未发现插入缺失突变,这些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没有导致基因表达的提前终止;通过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含有Pita-A的水稻抗病率仅为20%,而含有Pita-B的水稻抗病率高达70%,表明Pita-B对辽宁地区稻瘟病菌具一定抗病性,但当将Pita-B克隆并转化于感病品种辽星1号时,转基因T0代植株对同样的病原菌仍表现感病,进而表明单独携带Pita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对辽宁地区稻瘟病菌抗性较差,在进行抗病品种选育时,需与其它基因聚合使用,以提高品种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水稻品种辽星21,抗稻瘟病、抗倒性强,优质高产,产量一般在550~650 kg/667 m~2,高产田可达7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上要求稀播种、育壮秧,适时早插、合理稀植,科学施肥、均衡营养,合理管水、干湿结合,同时要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高产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20个恢复系配组的106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穗长、穗粒数在产量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脂肪酸含量、粒宽、长/宽、糙米率等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穗长、结实率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同时精米率、长/宽等品质性状较易受产量性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籼稻与粳稻花时对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籼粳稻杂交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多抗品种的主要途径,但是籼稻花时早,粳稻花时晚,两者花时不遇的困难直接影响籼粳间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花时提前,本文旨在研究MeJA对籼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及其敏感性差异,为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籼粳稻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材,2012年和2013年分别种植于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一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0.04、0.4和4 mmol•L-1浓度的MeJA,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花时的判断标准以一天中稻穗上第一朵颖花开放的时间作为始花时,以一天中颖花开放最多且最集中的时间作为盛花时,以所有颖花都关闭的时间作为终花时,并计算始花至盛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盛时间)、盛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盛-终时间)、始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终时间)。【结果】对于6个籼稻品种,喷施上述3种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地促进颖花提前开放,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6个粳稻品种,喷施高浓度(4 mmol•L-1)与中浓度(0.4 mmol•L-1)的MeJA可极显著促进花时提前,且高浓度与中浓度MeJA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喷施低浓度(0.04 mmol•L-1)的MeJA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籼粳稻的始-盛时间,盛-终时间在喷施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延长籼稻开花持续时间(始-终时间),而对粳稻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籼稻品种,不同时间喷施MeJA处理之间的花时性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粳稻品种,前日17:00与当日6:00的处理与当日8:00处理间的始花时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了MeJA对籼粳稻开花促进程度上的差异,喷施高浓度(4 mmol•L-1)的MeJA对籼粳稻开花的促进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而低浓度(0.04 mmol•L-1)和中浓度(0.4 mmol•L-1)的处理对籼稻开花的提前程度明显高于粳稻。【结论】MeJA确能显著促进籼粳稻的开花,籼稻对MeJA调控的敏感性强于粳稻。籼稻不仅能够响应高浓度的MeJA(4 mmol•L-1)也能响应低浓度的MeJA(0.04 mmol•L-1),而粳稻只能响应较高浓度的MeJA(4 mmol•L-1 , 0.4 mmol•L-1)。籼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而粳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促进粳稻品种开花的最优组合是前日17:00喷施4 mmol•L-1的MeJA,对籼稻品种,促进花时提前的最优组合因具体品种而异,以0.04 mmol•L-1的MeJA于早晨喷施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