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福州茉莉花茶种植系统是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这种农耕方式和其衍生出的灿烂茶文化使其在2014年被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以增加经济收益并活态保护这种遗产,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SWOT为分析模型,对发展福州茉莉花茶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统筹分析,试图为福州茉莉花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重塑。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在原木内部传播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波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一些研究表明超声波在原木内部的传播规律对无损检测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弹性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通过对微小单元体的受力分析,得出弹性动力学运动微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常数,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何方程(应变和位移的关系)以及超声波传播(无旋波)的方向向量,最终得出以位移表示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利用分离变量法,建立超声波在原木内部传播过程中的位移方程和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3.
大樱桃果实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大樱桃采后易发生褐变进而腐烂,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现对大樱桃采后病害、生理和相关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大樱桃贮期生理变化,详细叙述了大樱桃的保鲜方法,指出了各保鲜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大樱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木材空洞缺陷的红外检测精度,采用空洞模拟手段,以6个含有不同径级的人工孔洞缺陷的色木试样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红外灯和烘干箱法,研究孔径缺陷识别的最佳加热时间和最佳加热温度,探讨热源选择对不同孔径大小的试材检测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样缺陷孔径的不断减小,最佳加热时间和最佳加热温度都逐渐减少;在一定孔径范围内热像图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木材缺陷的位置及大小情况;随着试样缺陷孔径的不断减小,检测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枸杞鲜果内含物变化、呼吸作用、乙烯作用等生理活动,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枸杞鲜果采后贮藏保鲜主要方法,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枸杞鲜果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丽蚌草(Arrhenatherum elatius var.tuberosum ‘Variegatum’)茎叶连接的组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丽蚌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B5+2,4-D 4 mg/L+CH 0.3 g/L时,丽蚌草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为MS+6-BA 5 mg/L+NAA 2 mg/L时,丽蚌草愈伤组织生芽效果较好;当培养基为1/2MS+6-BA 0.1 mg/L+NAA 1.0 mg/L+0.1%活性炭时,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免疫原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从而为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蜜桃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其在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软化、褐变、腐烂等现象,极大妨碍了鲜食水果的发展。研究采后水蜜桃的生理生化规律和保鲜技术是保持水蜜桃因采后新鲜品质的关键因素。现从呼吸、乙烯、褐变、内含物等生理变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方法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蜜桃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廉吏,任广西罗城县令时推行务本兴农、轻徭薄赋、赈穷恤贫、整顿吏治、除暴安良等乡村社会管理措施,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运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对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期间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和治政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今乡村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豆间作对AMF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种植模式下丛枝菌根真菌(AMF)生长发育及产生孢子和球囊霉素状况,本试验设置两种结构的间作模式(6M6S:6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 3M3S:3行玉米与3行大豆间作)以及单作玉米(CKM)和单作大豆(CKS)4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AMF生长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菌丝密度随着AMF与作物共生期延长逐渐增加,丛枝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年试验中,玉米乳熟期(大豆鼓粒期), 3M3S处理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丛枝丰度,土壤孢子密度、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在作物生育期内, AMF的孢子密度从269.40个·(100g)~(-1)增加至1 484.20个·(100g)~(-1),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从430.88μg·g~(-1)增加至600.78μg·g~(-1),总球囊霉素含量从942.59μg·g~(-1)增加至1 304.03μg·g~(-1)。玉米乳熟期,间作边行玉米的菌丝密度、孢子密度、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含量最高;大豆鼓粒期,间作边行大豆的菌丝密度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最高,孢子密度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与菌丝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1和0.73;孢子密度和菌丝密度与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2和0.75。因此,农田生境中AMF能与根系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并随着季节变化和作物生长呈现周期性变化。间作促进了AMF的侵染,增加了球囊霉素和孢子的产量,间作处理中AMF与各行作物共生表现出边际效应。3M3S处理是最有利于AMF生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