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定日县城至海拔5200米的加吾拉山口,沿途白茫茫一片,部分路段飘起了雪花,路面结了冰碴.2020年4月30日上午10时许,彤云密布的喜马拉雅山脉间的珠峰绒布冰川河谷里,唯独大本营上空透出了一片蓝天,珠峰峰顶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锰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锰含量的测定表明:肺癌患者发锰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者(P<0.01)。在动物诱癌实验中观察到,随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肝、肺中锰含量降低,而肿瘤部位锰含量则升高,提示锰含量低可能是肺癌发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及进行农药、药物合成设计中,分系数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十多种与拟除虫菊酯合成有关的中间体在正辛醇/水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4.
硒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体内的安全范围相对较窄。长期食用低硒食物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而高硒食物则可引起硒中毒。上述情况除与硒摄入量直接有关外,还与硒和体内其他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非对称阻尼网络的LHDV型平衡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平衡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求解绘制了平衡阀阀口位移过流面积曲线,研究了重载低速超越负载液压缸下放工况时平衡阀的动态特性,获得了系统瞬态响应过程中各被控腔压力、通过各阻尼元件的流量、平衡阀主阀阀芯及液压缸位移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该非对称阻尼网络具有压力削波、幅值衰减和方向阻尼作用,使平衡阀瞬态响应过程中开启比下降,阀芯运动具有快速开启慢速关闭特性,可有效抑制系统振荡;可调阻尼孔对平衡回路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微调特性,非对称阻尼网络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用萃取法研究了硝酸铀-磷酸三丁酯-煤油萃取体系中有机相TBP浓度,水相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温度对铀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铀的氧化速度,找到了稳定铀的实验条件;还研究了除肼以外的其他稳定剂对铀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As2O3联合FP99诱导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噻唑蓝(MTT)法发现FP99能够协同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生长,并采用流式细胞计数进一步证实FP99加强As2O3对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进而检测了Caspase-3的活性,发现As2O3联合FP99作用MG-63细胞后,Caspase-3的活性显著提高,提示我们As2O3联合FP99增加MG-63细胞的凋亡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Caspase-3激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整个凋亡通路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究竟利用煤岩中的哪些物质并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形成次生生物气,煤层中是否含有丰富的此类物质可形成大量的次生生物气,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气体同位素示踪、煤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煤热模拟产气实验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次生生物气形成的具体途径是微生物还原CO2;产次生生物气的煤层具有遭受过微生物降解的特征;热成因气态重烃亦经历了微生物的改造并有可能形成微生物成因CO2;煤在热演化过程中可形成大量的CO2、较多的H2和一定量的气态重烃,加之微生物成因的CO2及煤层水,都可成为次生生物气的直接母源物质.故可溶有机质与气态重烃等组分都可为其他微生物所利用并最终形成次生生物气的母源先质.中低热演化程度的煤层中这些组分丰富,应是形成和寻找次生生物气的主力煤层.  相似文献   
9.
茶为药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唐本草拾遗上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具有消食利尿、兴奋神经、祛痰止渴、明目益思、消炎解毒的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茶具有抗癌效果和抗辐射作用,研究还确认,茶能控制糖尿病.对于茶的某种营养和药理作用应归功于茶的何种化学成分,众说不一.本文以恩施茶为材料,分析测定了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同时,还作了清除自由基的ESR试验.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深部岩石圈温压条件下烃类存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体系中压力高达3 GPa, 温度高达700℃的条件下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 分析了实验产物中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高压高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 使高峰值后移; 相同压力条件下, 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 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 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 这不仅突破了“生油窗”的传统概念, 而且还加深了在异常高压高温区寻找油带富集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