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目的: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和组合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和加权秩和比法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果: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医共体建设所需的组织结构、资源投入、服务模式、服务产出及效果等方面.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综合评价方法显著相关.结论: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明确医共体的服务功能定位,能够比较全面评价不同地区紧密型医共体绩效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999年至2002年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5例中青年(≤45岁)患者及90例老年(≥60岁)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中青年组发生率高,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长期吸烟史、周围血管病以及颈动脉狭窄症在老年组发生率高,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占较高比例.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中青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与老年患者比较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其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应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秋爽  殷显德  戴悦  孙晓莉 《吉林医学》2008,29(14):1224-1225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1名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生脉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生脉组患者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80ml,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检测两组患者的CK-MB、cTnT、MYO、收缩压(SBP)、心电图胸导ST段下移之和(∑ST)。结果:生脉组患者的CK-MB、cTnT、MYO、SBP、∑ST分别为(73.3±16.1)IU/L、(0.47±0.08)ng/ml、(78.5±14.5)ng/ml、(100±15)mm Hg、(0.45±0.13)mV;对照组分别为(85.4±19.6)IU/L、(0.72±0.11)ng/ml、(97.7±18.5)ng/ml、(89±16)mmHg、(0.56±0.18)m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减少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超微结构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减轻AOPP患者心肌损伤,提高收缩压,对心肌损伤具有很好保护作用,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应该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位置分布及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75名行颈动脉B超、ApoE基因检测、血脂检测及头颅核磁共振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颈动脉B超检查分为对照组88例、稳定斑块组7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116例,将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1) 人群中ε2基因频率为10.7%,ε3为78.2%,ε4为11.1%。(2)不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ε3/ε3基因型相比,ε3/ε4(OR=3.115,95% CI:1.314~7.388)更易导致不稳定斑块。(3)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斑块位置无明显关系(χ2=3.190,P=0.527)。(4)在已发生CAS患者中,与非ε2携带者比较,ε2携带者(χ2=4.285,P=0.038)不易发生脑梗死。(5)在CAS患者中,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因素后,ε2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23, OR=0.352,95% CI:0.144~0.865)。  结论  基因型ε3/ε4可能是导致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ApoE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分布位置无关。ε2等位基因是已发生CAS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细胞系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型.方法:利用支原体16S~23S保守区域扩增来检出细胞系中支原体感染率,并利用16S~23S保守区间的间隔区(spacer)长度不同进行巢式PCR扩增,结合测序达到分型的目的.结果:在检测的22株细胞系中,有77.3%(17株)的细胞系有支原体感染,其中5株有2种或2种以上支原体感染,在分布上以M.fermentans和M.hyorhinis支原体多见.结论:支原体在细胞系中的高感染率提示,在以细胞系作为模型的研究中,对支原体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应有充分认识.检测及分型技术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型别支原体的致病力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应用免疫酶联反应技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MP-7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也检测这些患者血清CEA、CA19-9以及CA24-2含量.将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及其它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对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大肠癌患者血清MMP-7含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多数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升高.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含量,分布范围0.72-28.69ng/ml(平均4.41ng/ml;中位4.1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布范围0.69-3.97ng/ml(平均1.62ng/ml;中位1.36ng/ml)(P<0.01).大肠癌患者的血清MMP-7平均阳性率(46%)与CEA(30%),CA19-9(26%)及CA24-2(24%)相比均升高(P<0.05).进展期肿瘤患者血清MMP-7含量显著高于早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血清MMP-7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患者临床监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照射对储存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照射血液在灭活血液病毒和减少细菌污染,降低免疫细胞抗原呈递作用,预防同种免疫,增加受血者免疫耐受性,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方面有重要意义[1~4];紫外线照射加充氧自血疗法在提高机体红细胞携氧功能,治疗多种疾病方面也得到公认[5、6].但也有材料报道,其对细胞造成一定损害,溶血率达2%.为此,笔者观察了库血经紫外线照射并保存不同时间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在阐述公共价值内涵及其理论主张的基础上,剖析分级诊疗在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信任与合法性3个层面所存在的公共价值简缺,提出了在价值取向、绩效评定以及网络平台3个方向的体系建构,引导社会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公共性、高效性以及信任与合法性形成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IL-6基因启动子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 提取160例HBV感染者及212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人群中G-174C、G-572C和G-597A三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 性别、吸烟、饮酒以及Hardy-Weinberg等采用Chi-square Test检测,多态性与HBV感染者风险关联及亚组关联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同时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 IL-6基因启动子中G-174C和G-597A两个位点在中国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 而G-572C处的多态性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其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统计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有明显的差异(G/C vs G/G, OR = 2.65, P<0.05;C/C vs G/G,OR = 3.31, P<0.05);亚组分析中表明<30岁的年龄组中差异显著(G/G vs G/C或C/C, OR =16.92, 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IL-6基因启动子中-572处的多态性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系, 同时年龄对于这种易感关联有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