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s),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构建调控关系,推测泄浊解毒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NAs数据集,运用GEO2R、Excel等工具筛选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s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及STRING、TRRUST、Matescape数据库筛选关键DEGs、预测下游转录因子(TF)、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选取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动物实验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方式制备UC小鼠模型,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灌胃7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炎性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iR-155-5p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及激活子3(p-STAT3)、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LSA)检测血清中转换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出GSE48957数据集,从活动期与缓解期样本中筛选到miR-155-5p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31个DEGs,其GO/KEGG富集分析主要与miRNA转录的正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干细胞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运用Matescape数据库筛选出关键DEGs 10个,其中SOCS1是miR-155-5p的关键DEGs之一,进一步筛选关键DEGs的TF发现,STAT3是SOCS1的主要TF之一。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泄浊解毒方能有效下调UC小鼠结肠组织中miR-155-5p mRNA和p-STAT3、p-JAK2、ROR-γt蛋白表达,上调SOCS1蛋白表达,下调UC小鼠血清中IL-17、IL-6表达,上调TGF-β、IL-10表达,提高抑炎因子水平,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论 推测泄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UC小鼠miR-155-5p表达干预SOCS1,抑制STAT3磷酸化,抑制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降低促炎因子(IL-17、IL-6)升高抑炎因子(TGF-β、IL-10)的水平,进而缓解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并分析结直肠腺瘤(CRA)的关键微小RNA(miRNAs),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构建调控关系,推测泄浊解毒方预防CR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获取CRA患者肠黏膜组织miRNAs数据集GSE50194,通过GEO2R、Excel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运用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取得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DEGs,并利用TRRUST数据库预测下游结合转录因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DIANA TOOLS工具对关键miRNAs进行KEGG富集分析,选取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动物实验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联合氧化偶氮甲烷(AOM)腹腔注射方法(10 mg·kg-1)诱导CRA小鼠模型建立,同时给予泄浊解毒方(9.62、19.24、38.48 g·kg-1)及阿司匹林(0.015 g·kg-1)灌胃干预9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直肠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瘤组织中miR-34a-5p mRNA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腺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出GSE50194数据集,从CRA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筛选出miR-34a-5p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93个DEGs,其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与转录调控复合体、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复合物、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miR-34a-5p主要汇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结直肠癌等途径。通过Matescape数据库筛选出5个关键DEGs,其中Bcl-2、CCND1是miR-34a-5p的关键DEGs,进一步筛选关键DEGs的转录因子发现,E2F转录因子1(E2F1)、肿瘤蛋白P53(TP53)等是Bcl-2、CCND1的主要转录因子。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泄浊解毒方可显著上调CRA小鼠结直肠组织中miR-34a-5p mRNA的水平(P<0.01),泄浊解毒方中、高剂量组显著下调PI3K、Akt、p-PI3K、p-Akt、Bcl-2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CCND1的阳性表达率(P<0.01),显著增加肠上皮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推测泄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CRA小鼠miR-34a-5p/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RA小鼠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发挥预防C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主要由酒食不节、情绪刺激、邪毒感染等日久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郁久化浊生毒而成。临证以化浊解毒为主要治疗法则,以法统方,自拟清肝方治疗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李佃贵国医大师在治疗胃癌前状态时,以自创中医浊毒论为理论指导,立化浊解毒为治疗大法,用药机动灵活,常用白术、苍术作为对药健脾化浊,杜湿浊生化之源;以藿香、佩兰,砂仁、豆蔻辛香清芳之品除秽辟浊、醒脾快胃;应用茯苓、薏苡仁一则助白术、苍术渗湿健脾化浊,二则使浊毒之邪从小便而走,给邪气以出路;应用蒲公英、黄连、茵陈苦寒气厚之品燥湿清热解毒;应用枳实、厚朴、柴胡,理中焦脾胃之气,一行一降一疏,共成理气疏肝、散浊消痞之功。对于病理诊断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予蒲黄、五灵脂、三七活血消瘀解毒;纳呆食少者予鸡内金导滞除腻解毒;反酸烧心严重者以牡蛎、瓦楞子、海螵蛸抑酸制酸解毒;胃镜及病理诊断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防癌抗癌解毒;李老亦喜用虫类药物治疗胃癌前状态,取其自身毒性及钻营搜剔无处不到之性,以毒攻毒解毒。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中益胃汤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证属脾胃湿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进行6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88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清中益胃汤加四联药物,对照组只给予四联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四联药物均服用2周,治疗组清中益胃汤口服6周,即在四联停药后继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评价、Hp阴转率、中医症状积分及服药后安全性指标。[结果]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81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1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评价、Hp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清中益胃汤能有效提高Hp的阴转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黏膜修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幽门螺杆菌(Hp)胃炎是由Hp诱发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对于Hp相关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依然以根除Hp配合补铁剂为主.本文基于《金匮要略》探讨脾胃虚寒型Hp相关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的病机以及治疗,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拓宽思...  相似文献   
7.
李佃贵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以浊毒理论为纲领,具体运用泻热、化湿、理气、补虚等方法,并将化浊解毒通腑法贯穿始终。用药特点如下:性味相合,清热通腑,化浊解毒,临证时常选用大黄、石膏、海藻、昆布等药;燥化相用,祛湿通腑,化浊解毒,善将白术、苍术、藿香相伍为用;升降相行,调气通腑,化浊解毒,临证时常选用木香、沉香、枳实、杏仁等药;阴阳相顾,补虚扶正,化浊解毒,常用玄参、沙参等药以增水行舟,同时配合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幽2号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药物口服治疗2周,联合组予常规四联药物联合清幽2号方口服治疗,两组四联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均一致,清幽2号方口服6周,即在停用四联药物后继服中药汤剂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及停药半年后Hp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停药半年后Hp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幽2号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疗效确切,能修复受损黏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与溃疡性结肠炎(UC)密切相关的铁死亡差异基因(FRGs),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泄浊解毒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细胞铁死亡相关。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与铁死亡基因取交集,获取FRGs,通过聚类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取算子(LASSO)回归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取核心FRGs。动物实验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方式制备UC小鼠模型,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灌胃7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炎性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E3泛素连接酶(FBXW7)、锌指蛋白(ZFP36)、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FBXW7、ZFP36、SLC7A11、TLR4蛋白表达量。结果 从GEO数据库筛选出数据集GSE87466,与铁死亡基因取交集,得到21个FRGs,经过聚类分析及LASSO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后得到核心FRGs(FBXW7、ZFP36、SLC7A11、TLR4),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初始B细胞、M1型巨噬细胞、浆细胞、M2型巨噬细胞在UC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核心FRGs与此类免疫细胞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经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治疗后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炎症反应情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黏膜几乎无炎症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XW7、ZFP36、SLC7A11、TLR4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经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治疗后,各组小鼠结肠黏膜中核心FRGs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FBXW7、ZFP36、SLC7A11、TLR4是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泄浊解毒方可通过下调铁死亡核心基因明显缓解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