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查阅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冰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对药物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研究脑部疾病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雒军  王引权  吴国泰  王艳  王振恒  荔淑楠  彭桐 《中草药》2021,52(21):6663-6668
目的 分析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等主要有效成分在其根部的积累规律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部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等8种苯酞类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合体外转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 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从苗期到根膨大期沿着相同的方向不断增加,而从根膨大期到收获期分别逐渐降低和升高,朝2个相反的方向变化,提示在当归体内可能存在阿魏酸和松柏醇转化为阿魏酸松柏酯的过程。藁本内酯和5种转化产物含量总体随生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从根膨大期到成药期增长速度极快,符合成药期特性;藁本内酯含量远远大于其他6种苯酞类转化产物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欧当归内酯的含量,提示在当归活体内藁本内酯的转化程度不高,具体转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积累和转化规律,可为当归药材生产、炮制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当归肌动蛋白(Acti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已经克隆的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当归根部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Actin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MD19-T载体上,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结果 得到一段598 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198个氨基酸,与高等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3%以上,与其他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以上。结论 首次从当归中克隆出了Actin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白芷和桃仁药渣堆肥化处理的腐熟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桃仁和白芷药渣为原料在自动化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化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的温度、pH值、C/N比和发芽指数(GI)等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在长达28 d的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白芷药渣的堆体温度比桃仁药渣上升较慢,且高温期(≥50℃)持续时间仅为7 d,而桃仁渣的持续时间长达13 d。白芷药渣和桃仁药渣的C/N比分别下降44.6%和31.6%。堆肥结束时的T值(终点C/N比:初始C/N比)分别达为0.57和0.69。pH值分别为6.54和7.12。GI分别为85.09%和53.60%。获得的白芷和桃仁药渣堆肥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4.42%和77.64%,总养分达5.2%和5.9%,pH值为6.54和7.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党参肌动蛋白(acti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已经克隆的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党参根部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actin 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MD19-T Simple载体上,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结果 得到一段603 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200个氨基酸,与高等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8%以上,与其他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0%以上。结论 首次从党参中克隆出了actin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期当归根系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丁烯基苯酞及欧当归内酯A等苯酞类成分含量动态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当归施用钾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K_2O量为0 kg·hm~(-2)(K_0),150 kg·hm~(-2)(K_1),300 kg·hm~(-2)(K_2),450 kg·hm~(-2)(K_3),600 kg·hm~(-2)(K_4)和750 kg·hm~(-2)(K_5)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动态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中上述7种成分含量。结果:施钾并不改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同施钾量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K_2O以450 kg·hm~(-2)处理对增加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结论:施钾能提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但施钾不会改变整个生育期内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抽薹和未抽薹当归植株,剪取倒数第三片功能叶中部小叶片,利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当归叶片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非冗余蛋白(NR)、核酸序列(NT)、Swiss-Prot、InterPr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蛋白相邻类的聚簇(KOG)、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结果 抽薹当归与未抽薹当归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公共数据库比对得到867个DEGs,其中505个基因有明确功能,这些功能基因中有182个上调基因。在DEGs中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其中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有CDC48CCSLA2CYCA1-1AUG8CER26At1g65390BTAF1;调节开花的基因有TPS1ALA6AP2SOCI;调节叶片光合作用的基因主要有CAB37CAP10A结论 细胞形态建成相关的基因在抽薹当归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抽薹和未抽薹当归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丰富了当归基因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性凹凸棒基复合肥对当归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T1组(施30%改性凹凸棒基复合肥)、T2组(施磷酸二铵)和CK组(不施肥),测定收获期当归产量及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  相似文献   
9.
对甘肃岷县当归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优良种源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建立贮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体系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对万寿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施肥技术、常规稀释平板法对万寿菊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万寿菊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成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结论氮肥的多少与土壤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数量有关,该试验结果可以为万寿菊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