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文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入手,通过荟萃各针灸大家的经验,对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论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贺松其教授基于"岭南湿热理论"治疗胆石症,认识到"岭南湿热"病因在岭南地域胆石症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胆石症的发生发展存在湿热外侵内蕴、肝病传脾、由实转虚至虚实夹杂的证候演变规律,进一步深化岭南地域胆石症病因病机及病理认识.临证强调病证结合,分阶段论治,重视对"湿、热、瘀"的干预.治疗上提出宏观与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Hep 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0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10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中(10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高(10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组,索拉非尼组(10μg·L-1TGF-β1+0.03 g·kg-1索拉非尼)。用10μg·L-1TGF-β1诱导Hep G2细胞发生EMT,构建EMT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后,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EM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GF-β1刺激4 d后,细胞呈梭形改变,细胞之间变得松散,间隙增宽,伸出触角,同时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N-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说明TGF-β1刺激4 d成功构建了Hep G2细胞的EMT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48 h,各用药组均能抑制已发生EMT作用的Hep G2细胞增殖,其中以鳖甲煎丸低、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磷酸化(p)-p6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TGF-β1增强了Hep G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Hep G2细胞迁移能力(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p65,Snail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p65和Snail入核表达。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TGF-β1诱导Hep G2细胞的EMT进程、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肝脏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异常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其活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发挥了重要作用。HIF-1α作为机体适应缺氧应激的关键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和促细胞外基质形成、促血管新生能力的改变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可通过调控HIF-1α的表达以及改善肝脏乏氧微环境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因此HIF-1α有望成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新靶点。本文就HIF-1α的概述、HIF-1α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自噬、凋亡等功能以及中医药调控HIF-1α的表达防治肝纤维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 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 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中剂量组(10 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高剂量组(10 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GF-β1诱导WB-F344细胞构建EMT模型,分别加入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B-F344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WB-F344细胞4 d,WB-F344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变,且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WB-F344细胞EMT模型。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增强;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减弱,且鳖甲煎丸对细胞核内β-catenin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TGF-β1诱导WB-F344细胞的EMT进程,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模型大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2.2 g·kg-1·d-1),对模型组及鳖甲煎丸组大鼠使用DEN进行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癌变病理改变,鳖甲煎丸组在肝硬化阶段给予鳖甲煎丸连续灌胃6周,收集血清及肝脏标本。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通路中TGF-β1,Smad2/3,磷酸化Smad2/3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之间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能改善大鼠肝癌组织中细胞呈气球样变性、水肿、凝固性坏死的病理变化,降低肝癌组织中TGF-β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下调下游靶基因蛋白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减少肝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由TGF-β/Smad通路激活介导的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达到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深刺,行导气手法,5次为1疗程,评估患者个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9%,显著有效率达31%,症状改善率达14%,6%为无效,有效率为94%。首次治疗后、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3B,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GSK-3β、p-GSK-3β、E-cadherin、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和转移(P<0.05),p-AKT、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其中,H组可显著下调PI3K蛋白表达水平(P<0.05),其他各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鳖甲煎丸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控Snail转录因子来调节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