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ARIMA的烟台地区降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时间序列理论,利用DPS统计软件对烟台地区1951~2002年的年均降水量动态数据进行了建模和预测。经过多次拟合优选,建立了适合烟台地区降水量的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3,1,2),并对烟台地区2005~2008年的降水量进行了预测。经过分析,观测值和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基本上都小于25%,说明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及各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与水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该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浏阳河流域的景观稳定性时空变化特征,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5年、200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流域内3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运用景观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浏阳河流域景观结构变异特征、稳定性变化特征及景观稳定性与景观类型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1985—2015年间,浏阳河流域景观总体结构的时间变化特征为破碎化度、斑块边缘复杂度和景观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人类干扰强度和景观团聚程度先降低后增加,反映出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②该流域的稳定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流域东部和南部稳定性较高,中部和西部稳定性较低;③不同景观类型的稳定性高值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林地>耕地>人工表面>水体,低值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人工表面>耕地>水体>林地;④林地是维持流域景观稳定性的关键景观;⑤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是该流域景观稳定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可以遏制和改善景观稳定性恶化的状况,为流域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深沟施肥(40~60 cm土层)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良好影响。结果表明,深沟施肥与对照(20~30 cm土层)相比,40~80 cm土层土壤容重下降为6.1%~16.0%;土壤孔隙度,40~60 cm和60~80 cm土层内增幅为23.0~41.5%;有机质在40~60 cm土层增幅达15.1%,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旱季比对照果园高4.3个百分点,雨季高3.9个百分点。苹果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8%和24%。  相似文献   
5.
烟台地区降水量的ARIMA随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法(AR IM A),对烟台地区历年来的降水量动态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R IM A(3,1,2)模型提供了较准确的预测效果,相对误差变化在0.21%~5.75%,可以用于未来的预测,并为烟台市降水量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信息数据和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王东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流域子单元,并提出了适合该流域产流计算的CN值表.结果表明,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精度在75%以上,说明模型在参数的确定上是较为合理的,可以应用于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为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进行生态水文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流域径流演变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Morlet子波变换等分析方法,结合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大沽夹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18~32 a,8~17 a和3~7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流域径流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降水控制,但其变化趋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吻合,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域和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快速准确获取省域碳排放数据是实时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前提。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1997~2017年中国大陆各省域(不包括西藏)建成区的夜间灯光总值(用TDN表示),并利用1997~2014年各省域的TDN值与同期核算的碳排放量建立各省域碳排放预测模型。然后,以2015~2017年的TDN值为自变量估算中国各省域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熵值法和碳排放分配模型将四大国际权威数据库(IEA、EIA、EDGAR和CEADs)发布的中国碳排放量分配至各省;最后,将估算结果与四大典型碳数据库分配的省域碳排放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估算的省域碳排放量与分配的省域碳排放量大体一致,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6.45%~9.12%,并且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的省域碳排放量与IEA和EIA数据库分配的碳排放量更为接近;各省域估算的碳排放量与分配的碳排放量均落在1∶1线附近;单个省域的MAPE值变化在0.68%~14.85%,且多数省域的MAPE值均在10.0%以内。上述结果证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通过提取TDN值估算省域碳排放量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烟台大沽夹河流域水质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空角度对大沽夹河水质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0 a来大沽夹河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总体状况良好;污染源以点污染源为主,其次为农业面污染源;选取的14个监测断面中,接近河流末端的福山水闸下断面污染最严重。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大沽夹河流域未来5 a的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王东沟小流域野外土壤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野外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利用时域反射仪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测,并分析了积水入渗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津及停渗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野外土壤积水入渗过程中,土体内任—埋深处士壤含水率的变化一般经历稳定不变、缓慢上升、急剧上升和再稳定4个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每一阶段听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积水深度越大,土壤剖面含水率、入渗量变化越明显,湿润锋的推移也越快;停渗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0~10cm土壤含水率急剧减小,10~70cm土壤含水率开始呈增大趋势,然后再逐渐减小,70cm以下的土壤含水率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