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规EEG检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已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定量脑电频谱技术,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电改变。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为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符合DSM-Ⅲ-R诊断标准的酒精中毒性幻觉、酒精中毒性妄想、酒精中毒性脑病和酒精中毒性震颤谵妄共3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67岁,平均38±10.47岁。饮酒时间8~41年,平均18.6年,以饮黄酒为主的有25例,量1~5kg/d,平均4.4kg/d;单纯饮白酒的有9例,量0.25~1.5kg/d,平均0.75kg/d。21例未用药物,13例用药后停药在5天以上。对照组为正常健康男性25…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4例。阿立哌唑初始剂量5~10mg/d,最大剂量30mg/d,平均剂量17±3.4mg/d;利培酮初始剂量1~2mg/d,最大剂量5mg/d,平均剂量3.5±0.6mg/d。疗程均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有效率(93.3%)与利培酮组(97.1%)相仿,两组差异无显著性(>0.01);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利培酮组(58.8%),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CCMD-3诊断标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组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另外,COMT基因多态性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病程相关联。结论 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33例分析郑孝荣,张辉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2年4月,采用国产DZY-A型立体定向仪,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施行背侧丘脑腹中间核(腹外侧核)或联用苍白球内侧部靶点射频毁损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诱发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利培酮组(83例)和阿立哌唑组(78例),均予疗程为8周的单一药物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临床大体评定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药物疗效,并测定脑诱发电位P300值.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及CGI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 0.05),且阿立哌唑组改善较利培酮组明显(P<0.05).同时,阿立哌唑组疗效指数较治疗前高(P<0.05);而利培酮组疗效总评分值较治疗前低(P<0.05).此外,治疗后利培酮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阿立哌唑组仅表现出波幅增高,但其增高程度较利培酮组明显(P<0.05).结论 两种药物均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一定程度提高包括P300在内的认知功能,且阿立哌唑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8例分析郑孝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者日渐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也相应增多。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4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8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8~67岁,平均4...  相似文献   
8.
赵峰  郑孝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9-2700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精神病物理治疗技术…。笔者将依托咪酯用于MECT治疗精神障碍患者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效果。方法:250例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入组;试验时间为1年;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少量评价疗效,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241例患者完成研究,5组药物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氯氮平最高,齐拉西酮最低,齐拉西酮组泌乳素水平低于其他4组;治疗总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氯氮平、利培酮(维思通)、齐拉西酮(卓乐定)、喹硫平(思瑞康)、奥氮平(再普乐)。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氯氮平最具经济性,利培酮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