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介绍从病因病机的阐述到电针、温针灸、耳穴贴压、按摩、艾灸与中药熏洗相结合等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取穴、配穴的选择情况,说明了其独特、灵活、简便的特点,方法的多种多样,疗效的显著性,同时又论述了其不足之处,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代上海针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近代上海针灸界在逆境中谋求发展,形成了以陆瘦燕、杨永璇、黄鸿舫、方慎盦、党波平等为代表的沪上针灸名家及流派,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时期上海针灸学术的发展状况。文章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上述医家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发现其学术发展总体呈现两大共性特点,一是继承发扬传统,一是力图改革创新。综合诸家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可见其在针灸学理论、临床诊疗及治疗方法上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学宗经典,法有渊源;二是重视经络,强调切诊;三是治疗技术,各有千秋。以此为切入点,可管窥近代上海针灸学术的发展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近代"扬西抑中,废旧存新"的历史背景,决定针灸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实效。沪上名家汇聚,著书立说办学,注重信息交流,参与疑难重症包括疫病的治疗,共同致力于针灸学术传承,为保存中医和传播针灸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邴守兰 《河南中医》2012,32(6):687-688
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医家临证须“知针知药”,这一思想融贯于各篇具体病证的论冶当中,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善于用意者不拘于一法一方,针、灸、药并重亦非机械的合用,须权衡诸法之长,取长补短,方能达到整合运用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为主视角,以近代中医名家为研究主体,探讨近代上海名医文化区域特征。近代上海名医多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以文会友,在期刊阵营中思想活跃;上海为近代中医药期刊创刊的主阵地,名医办刊办学,刊学相辅,使中医教育呈现出师承、家学、院校、函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生逢乱世的近代上海名医,将中医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注重扶持民族企业,研发自主品牌,这标志着近代中医民族品牌意识开始觉醒。近代上海名医具有传统中医的特色,深受江南地域文化影响,又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医学,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6.
方慎盒为近代针灸名家,上海方氏针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方氏承名医黄石屏金针之术,擅治疑难杂症,临证兼收并蓄,多有创新。诊余积极筹办针灸医院,成立社团,著书立说,为近代针灸的传承与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玉屏风散合方运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近年来玉屏风散合方在治疗自汗、感冒、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荨麻疹等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玉屏风散合方的运用规律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介绍了由上海名医时逸人主办的中医期刊<复兴中医>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办刊宗旨、意义和作用,以期为民国时期中医期刊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不断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失眠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扰.溯古追今,中医论治失眠观点独特,收效甚佳.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后世医家精炼为"阳不入阴",并以此作为失眠(中医称不寐)的总病机.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盛偏衰,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成为不寐的发病基础.阴阳失衡,大体可归纳为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4个方面.针灸辨治不寐,贵在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探索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及1991年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为基础,限定馆藏范围为上海图书馆,手工检索排筛先秦至民国时期所有针灸专著,去除重复,整理统一后,前往实地考察,对所有可借阅书目作出评价,对比所得结果,梳理馆藏现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