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HIV抗体检测"即刻法"室内质控存在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改良"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并应用于抗-HIV抗体检测的质量监控.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抗-HIV抗体检测.每次检测过程中均加入定值血清作为对照.按常规"即刻法"统计处理定值血清的S/CO值.同时采用"综合方法"统计处理定值血清的S/CO值,即舍弃累加测定值x±2s范围之外的数据后,再按常规"即刻法"统计处理定值血清的S/CO值.结果常规"即刻法"处理数据,可能导致应为"在控"的数值被误判为"告警"状态.采用"综合方法"处理数据可纠正常规"即刻法"导致的误判.结论对于监控抗-HIV抗体检测质量,"综合方法"优于常规"即刻法".  相似文献   
2.
存血红细胞 (RBC)流变特性变化直接影响RBC质量及回输后的功能 ,本研究观察了 56例健康人库存血 3周内RBC流变特性变化 ,探讨了保存时间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健康体检合格献血员 ,男 39人 ,女 1 7人 ,年龄 2 3~ 4 5岁 ,平均 ( 34± 7)岁 ,血红蛋白在 1 1 5~ 1 4 2g/L ,平均 ( 1 2 8± 1 2 )g/L。全血 4 0 0ml放入含有ACD保养液袋中 ,取新鲜血 (采集后 1h) ,1、2及 3周 4个时相点 ,每次取血 5ml,作血液流变学检测。使用MOPELR80型电脑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测定仪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冷沉淀的应用研究 ,但有关其促进褥疮愈合的实验研究却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冷沉淀治疗褥疮创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冷沉淀的制备  采用改良融解法生产冷沉淀。于采血后 2h内经离心分浆(每 2 0 0ml血浆为 1个制备单位 ) ,然后置 - 30℃以下速冻冰箱中冰冻保存 ,制备时取出放入 2 0~ 2 5℃水浴中融化 ,待尚存小冰块时 ,置 4℃以下 30 0 0r min离心 15min后 ,移去上清血浆 ,最后剩余 2 0~ 30ml血浆与冷沉淀一起留于袋中。再分装成 5~ 10ml 支的玻璃安瓿 ,立即冷冻保存 …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质控法"、加强"即刻法"室内质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惠玲  李忠俊  滕本秀 《重庆医学》2006,35(11):971-973
目的应用“双质控法”,加强、完善“即刻法”室内质控,并用于抗-HIV抗体检测的质量监控.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每次更换试剂时,使用原试剂和新批号试剂同板检测3次,并采用同一质控血清.原试剂的质控结果参与原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新试剂的质控结果参与原试剂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3次均不向负值偏移至告警或失控时,从第3次开始新数据组用“即刻法”分析.更换质控血清时,两种质控血清同板检测3次,即在同一试剂板中分别加入原质控血清和新质控血清;原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参与原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新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从第3次开始新数据组用“即刻法”分析.结果采用“双质控法”较好地解决了“即刻法”开始几次检测结果无法控制的状况.结论 “双质控法”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即刻法”在ELISA检测中的质量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了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采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救治15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该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86.4%。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74例,有效率为83.8%;与血浆置换组相比,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运动障碍明显改善(P0.05)。重症肌无力50例,有效率为90.0%。急性肝衰竭30例,有效率为86.7%。15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4%。结论应用民族产品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的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安全、有效,是推动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急性变并发原粒细胞瘤已有报告。但慢粒急性变并发两处原粒细胞瘤极少见。我院收治1例慢粒急性变并发左颅后窝旁、左髂前臀部原粒细胞瘤。报告如下。 男、19岁,因乏力、下肢浮肿半月,于1982年7月14日入院。查体:双侧腋下触及黄豆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肋下1.5cm,脾肋下12.5cm,血象:Hb71g/L,WBC20×10~9/L,原粒1%,早幼粒2%,中幼粒18%,晚幼粒15%,杆粒22%,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常可转变为各种细胞型的急性自血病而告终约80%。而从急淋转变为慢粒者极为罕见,国外见7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连续系统观察1例从急淋向慢粒转变过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反笈血便致肠坏死,先后二次手术切除回肠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因四肢皮肤紫癜4天,伴腹痛2天,于1983年2月3日入院。病前2周有咽痛、咳嗽、发热,第9天双下肢痒而发现对称性紫癜,逐渐延及双侧臀部及双上肢。入院前2天症状加重,阵发性腹痛,血便。查体:体温37.5℃,脉率84次,呼吸16次,血压96/70,双鼻腔有血痂,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抑制柔红霉素(DNR)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Jurkat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BMSCs对Jurkat细胞保护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ercoll体外分离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BMSCs;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白血病BMSCs保护的Jurkat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初步鉴定与分析.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白血病BMSCs保护的Jurkat细胞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初步筛选克隆到30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和22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cDNA片段;其功能主要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能量代谢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BMSCs能诱导Jurkat细胞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为探讨白血病患者BMSCs保护白血病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高医院输血科科学合理有效用血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我国第1部法律性输血指南,实施9年来对各级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效用血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医院输血科(血库)担负着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医疗用血和指导输血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用已深入到临床医学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