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的1-3年级共834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儿童的问题行为通过长处和困难问卷进行评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法构建并检验父母生育年龄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β=-0.109,P=0.003)和生育年龄(β=-0.096,P=0.007)均与儿童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母亲社会经济地位与母亲生育年龄则呈正相关(β=0.236,P<0.001)。母亲生育年龄对母亲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多动-注意不能的部分中介效应为-0.059 (95%CI:-0.110--0.018,P=0.007)。结论 较高的母亲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减少儿童多动-注意不能的发生。父母在努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养水平,注意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低龄儿童独生子女和大孩社会性发展的现状,为促进低年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的一至三年级共734名3~9岁独生子女和大孩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父母的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会性评定。  结果  大孩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27.8%)高于独生子女(17.6%)(χ2=9.45,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和大孩的社会性发展多动注意不能异常率均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升高而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独生子女发生多动注意不能异常的风险低,发生同伴交往问题的风险高(P值均<0.05)。独生子女和大孩的社会性发展亲社会行为方面均为女童的亲社会行为好于男童(OR值分别为1.70,2.85,P<0.05)。对于独生子女,主要带养人为父母时发生困难异常的风险较祖辈等为主要带养人低(OR=1.63,P<0.05);对于大孩,核心家庭发生困难异常的风险较三代家庭低(OR=2.14,P<0.05)。独生子女男童出现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童(OR值分别为2.24,1.70,P值均<0.05),出现情绪异常的风险低于女童(OR=0.57,P<0.05)。不同年级间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亲社会行为异常风险低(P<0.05)。  结论  较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但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也应避免过多的物质与精神宠爱。父母应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社会化教养水平,对待子女一视同仁,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城市学龄期儿童对"二孩"的接纳情况,探索其攻击行为与对"二孩"的接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三所小学,抽取2~6年级共计926名小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排行老大(简称"一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儿童基本情况、儿童12-条目攻击行为自评量表、家庭状况、接纳状况评估问卷四部分。结果926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531名(57.34%)、"一孩"395名(42.66%)。"一孩"对"二孩"接纳率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对"二孩"的接纳率(P < 0.01)。"一孩"在躯体攻击维度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该维度的得分(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攻击和语言攻击倾向高是独生子女对"二孩"接纳的制约因素。年龄增长是"一孩"对"二孩"接纳的促进因素。而躯体攻击、语言攻击和敌意倾向高是"一孩"对"二孩"接纳的制约因素。结论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减少儿童攻击行为并改善同胞接纳情况,建议父母做好独生子女和"一孩"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尝试混龄教育模式,为儿童父母开展家长学校,促进儿童的"二孩"接纳度。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部分肥胖儿童已经显示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血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高血压、左心室增大、心脏功能异常等,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随着肥胖状态的持续,儿童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将会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单纯性超重、肥胖对青少年脑血流的影响,为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和15例正常青少年,分别进行脑血流图检查及血脂水平的测定。结果超重、肥胖组大脑左椎动脉(leftvertebralartery,LV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及大脑中动脉的血管脉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entindex,RI)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P<0.05);超重、肥胖组青少年胆固醇(CHO)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正常青少年(P<0.05)。基底动脉(bollomartery,BA)的PI和RI变化不明显。结论肥胖可以导致青少年脑血流变化异常和血脂水平增高,早期防治肥胖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早产与足月产儿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发育水平,分析早产对青春期体格和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99名早产与99名足月产的12~15岁初中生进行身高、体重测定,同时评定第二性征发育水平,询问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的年龄。结果 2组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男童的阴毛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产儿,首次遗精年龄大于足月产儿;早产女生的乳房发育水平落后于早产儿,月经初潮年龄大于足月产儿。结论 早产儿青春期虽然在体格发育方面赶上足月产儿,但性发育水平仍落后于足月产的同龄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早产对青春期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蚌埠市4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59名进行筛查,共筛查出早产儿257名。根据父母知情同意的原则,确定99例早产儿为病例组;再按同性别、同年级、同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相似及父母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99名足月产儿为对照组。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结果早产儿在初中阶段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106.39±13.27,105.34±14.16,1056.56±13.70,对照组分别为112.06±13.23,112.48±16.19,113.71±14.28,早产儿显著低于足月产儿(P值均<0.01)。结论早产对智力发育的不利影响会持续到青春期,社会和家庭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亚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的骨发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对骨骼发育产生不利的作用,早产儿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升高以及身高低于足月产儿。影响早产儿骨发育的因素有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少,排泄多,维生素D水平低,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低,胎儿期母亲的营养状况以及早期喂养方式等;为促进早产儿的骨发育,必须加强孕期保健以及对早产儿早期合理喂养并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模拟营养性肥胖儿童的饮食特点,建立一种适合儿童肥胖研究的幼年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方法]将30只SD雌性刚离乳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改良的高酯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两组组大鼠的体重、体长和血清瘦素指标。[结果]8周后模型组的体重为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76±15.59)g,(3.60±0.49)μg/L,对照组的体重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52±19.93)g,(3.20±0.36)μg/L,经统计学检验模型组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体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高脂饲料配方组成较为合理,致肥率为50%,致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