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50篇
  免费   3152篇
  国内免费   2429篇
工业技术   3343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963篇
  2021年   1310篇
  2020年   862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510篇
  2013年   1708篇
  2012年   2349篇
  2011年   2471篇
  2010年   2403篇
  2009年   2322篇
  2008年   2368篇
  2007年   2509篇
  2006年   2116篇
  2005年   1756篇
  2004年   1297篇
  2003年   706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刮板输送机中板磨损失效已成为输送机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中板耐磨性,基于蜣螂非光滑单元进行了仿生中板设计,以磨损量为响应值,进行了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根据响应面法试验结果得到的因素显著性影响顺序(从高至低)依次为:径向距离,深径比,直径,节距角。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磨损量与因素的回归预测模型,经试验对比发现,预测模型与真实试验的相对误差为3.2%。在特定工况(煤散料粒度为6~8 mm、载荷为20 N、刮板链速为0.65 m/s及试验时长为6 600 s)下,当深径比为1.41、直径为0.69 mm、节距角为6.55°和径向距离为4.66 mm时,磨损量最小,仿生中板的耐磨性提高了12.6%。分析其耐磨机理发现,与光滑板相比,仿生板的磨粒磨损及黏着磨损较轻。凹坑分布可破坏持续切削中板表面的煤粒运动状态。中板的仿生优化可为今后刮板输送机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揭示1957-1958年华南工学院土木系薄壳结构研究小组在新会的砖薄壳结构实验图景.以田野调查、文献分析、三维图示、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发现、确认此研究小组在新会的6处薄壳建筑及其遗存情况.它们是广东地区推广砖薄壳建筑的起点,其中的回旋砖薄壳实验是从结构角度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重要案例,弥补国内结构工程史学研究的薄弱点,也是共和国早期节约"三材"约束下的薄壳建造技术自主创新设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Yogurt preserves and enhances nutritional value of milk. In this study, we have compared several strains to determine the physicochemical, sensory, rheological and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yogurts. We used Lactobacillus gasseri LGZ 1029 (LG), commercial probiotic L. rhamnosus (LGG) and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strains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L. bulgaricus (S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avour and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strain yogurt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in single-strain yogurts. Addition of LG increased pseudoplastic behaviour, as shown by Herschel–Bulkley model analysis of rheological behaviour. The LG + SL group also had both the highest viscosity consistency index and thickening ability. In addition, a total of 57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in yogurts and the ferment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LG was mainly affected by ketone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a yogurt with new attributes can be produced by using LGZ 1029.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结构复杂、工况多变,其振动信号受工况影响大,在故障样本较少的情况下导致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早期故障诊断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将堆栈收缩自动编码网络(stacked contractive autoencoder,简称SCAE)与辅助分类生成式对抗网络(auxiliary classifie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ACGAN)相结合的SCAE-ACGAN故障诊断方法。ACGAN的生成器产生与真实样本具有类似分布的生成样本,扩展训练样本集,并与真实样本一起输入至判别器进行训练。ACGAN采用SCAE作为判别器,利用SCAE良好的抗数据波动能力,从扩展样本集中挖掘出有效的深度特征,并实现样本的真伪与类别的判定。ACGAN的判别器和生成器在对抗学习训练机制下交替优化,提高方法的样本生成质量与故障判定能力。将SCAE-ACGAN应用于直升机行星轮裂纹故障诊断,结果表明,SCAE-ACGAN的故障诊断性能好,在样本数量少与工况变化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江河湖海疏浚工程对于拓展和保障航运安全、促进生态恢复、维护/改善远海岛礁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在绞吸和耙吸疏浚船上,多采用射线密度计及电磁流量计对输泥密度、产量等进行在线计量,并作为实现疏浚系统自动控制的重要参量.由于射线密度计潜在的人员健康、公共安全和环保风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放射源的有序退出机制.电阻层析成像使用安装于管壁的电极阵列获得管道内流体的电导率分布,进而推导出管道内的泥浆密度,具有无辐射、全场测量及实时可视化的优点.电阻层析成像测量系统经过特殊设计,可适应从内陆淡水到海水的巨大电导率变化.初步测试表明,电阻层析成像测量数据与射线密度计具有良好一致性,具备了作为在线泥浆密度测量的可行性.此外,ERT可提供实时的流动成像,对于提高对疏浚管道监测能力和降低堵管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央美院青岛创业中心项目为角部重叠的回字形山地建筑,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体建筑结构总高度为54m,坐落在三个台地上,每两个相邻台地高差10m左右.掉层处采用"掉层脱开式且有拉梁"的方式进行结构布置.结合山地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受力特点,介绍了本项目的结构处理方式和设计难点,采用PKPM,MIDAS Building,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弹性反应谱法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抗震性能设计,同时针对各种不利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了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包钢钢管公司酸性服役管线管BNS成分设计要求,对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组织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正火处理后,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BNS完全能满足酸性服役条件下管线管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以新型褶式滤筒为研究对象,选取滤筒褶数N_2、褶夹角θ、褶高h、过滤风速v为影响因子,除尘器压力损失为响应值,基于响应曲面法分析影响因子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建立滤筒除尘器压力损失的预测模型并得到滤筒褶皱结构最优参数。以滤筒内径D、筒体高度D_1为标准尺寸,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设计滤筒筒体部分;以锥体高度D_2、锥体上圆直径D_3为系列尺寸,利用尺寸变化法设计锥体部分;通过Access软件建立滤筒产品数据库。结果表明:当θ=5.2°,N_2=50,v=0.01 m/s,h=0.035 m时,除尘器压力损失最低;当D_1=1 000 mm,D=320 mm时,D_2和D_3最佳值分别为600,130 mm,故采用D_2/D_1=0.6,D_3/D=0.4的比值设计相应滤筒锥体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