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及不同相变材料[全氟正戊烷(PFP)或全氟己烷(PFH)]的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比较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相变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包裹ICG及液态PFP或PFH的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分别称为IPNPs、IHNPs),比较两者的一般特性、稳定性及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声致相变和光声成像能力,采用MTT法检测光致相变所需能量的细胞毒性。结果IPNPs及IHNPs粒径分别为(490.53±36.96)nm及(512.23±38.52)nm,电位分别为(-14.40±1.40)mV及(-13.97±1.61)mV,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形态、吸收光谱也均无明显差异,于37℃储存24h均较稳定;IPNPs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及声致相变所需能量均低于IHNPs,且IPNPs光声及超声成像增强能力高于IHNPs。经能使IPNPs及IHNPs发生相变的激光能量辐照后,MH7A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4±7.96)%,(54.92±6.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NPs是更适于诊疗一体化应用的多功能纳米粒。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流行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672例疑诊为NGU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行支原体体外培养及药敏检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病例795例(47.55%),以UU感染(37.98%)为主,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女性患者(59.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0.83%),感染者多集中在2 l~30岁年龄段,感染途径以婚外性行为为主,而且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令人担忧。结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3.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减少因食物不耐受诱发或加重的荨麻疹。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65例荨麻疹患者的总IgE和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以同期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结果65例荨麻疹患者总IgE水平(434.9±52.8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5.8IU/mL)(P<0.05);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49.2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26%)(P<0.05);经饮食调整后,荨麻疹组病人总IgE水平(105.8±18.6IU/mL)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26.67%)均较饮食调整前明显下降(P<0.01)。食物特异性IgG与血清总IgE之间具有等级相关性(rs=0.8560,P<0.01)。病人的临床症状亦较饮食调整前明显改善。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在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效果肯定。笔者辅用β受体阻滞剂concor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46例,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53~81岁。其中冠心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右小腿红色斑丘疹50余年,增大2年就诊.患者10岁时右小腿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无自觉症状,红色斑丘疹逐渐扩大,近2年发展较快达手掌大小.  相似文献   
6.
本病为显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特殊类型,本文就其病因、临床诊断、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先证者男,12岁。主诉双下肢皮损12 a。患者于2岁时在两侧内外踝处常因摩擦而起水疱,后逐渐扩展至足背、膝关节伸侧、双大腿甚至双上肢出现摩擦水疱,黄豆至枣大小,疱壁较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出生时以皮肤结节为显著表现的先天性白血病并文献复习。患儿,女,出生时即全身弥漫性多发大小不等紫红色结节;外周血示白细胞284.24×109/L,原始细胞90%;皮肤病理示真皮及脂肪层弥漫性密集分布大量非典型细胞,表皮未受累,免疫组化染色CD68、CD43阳性;骨髓穿刺示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以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为主占86.5%,计数100个白细胞未见有核红细胞,血小板极少见;外周血肿瘤细胞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93.04%;诊断为先天性白血病。给予支持治疗,出生后22天死亡。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双手反复起水疱5年。5年前夏初开始面部、手背皮肤稍擦即破,甚至出现水疱、血疱,结痂脱落后留有线条状或点状凹陷性瘢痕。日光照射后加重。皮损逐年加重。时常伴有乏力及关节酸软等症状。患者尿色较深呈红茶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一多发性脂囊瘤(SM)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KRT17基因的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6位患者KRT17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及相邻内含子区域检测到3个多态性位点,在热点突变区域及其他外显子区域均未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结论:角蛋白17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引起此SM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提示SM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养血安神汤(生黄芪、茯神、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麦冬、百合、莲子、生龙骨、陈皮),水煎,1 d 1剂,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天王补心丸,1丸/次,2次/d,口服。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5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安神汤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