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观察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静脉沣射组(静脉麻醉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组(局部麻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于上头架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或1%罗哌卡因头钉处局部浸润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给予局部麻醉药前、头架固定即刻,以及上头架后1、3、5和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虽均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但是以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对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心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且低于局部麻醉组(上头架后1 min:t=2.027,P=0.050;上头架后3 min:t=3.244,P=0.002;上头架后5 min:t=-6.850,P=0.012;上头架后10 min:t=-2.774,P=0.009).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均维持平稳,无明显波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而且.麻醉方法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77).但同一种麻醉方法的不同观察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与给予局部麻醉药前比较,静脉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5和10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5.200,P=0.007;t=7.400,P=0.000);局部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10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5.600,P=0.002).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前静脉_沣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均可有效减轻上头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更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给药或静脉注射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组(A组)、利多卡因静脉给药组(B组)、盐水对照组(C组).A组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g/kg,经连表麻气管导管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经气管导管和静脉均按0.05ml/kg(相当于2%利多卡因1mg/kg容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拔管前、拔管后0、1、3、5、10分钟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较给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分钟、10分钟B组HR较A组快(P<0.05);C组拔管后各时点MAP、HR明显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均比C组高(P<0.05).结论 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较利多卡因静脉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开颅术中过度通气对哌库溴铵时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过度通气对哌库溴铵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 ,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12 )和过度通气组 (B组 ,n =12 ) ,术中控制呼吸 ,维持PaCO2 分别大于或小于 35mmHg。用加速度仪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观察两组哌库溴铵 0 1mg/kg时效差异。结果 :A、B组起效时间分别为 3 2 1± 0 49分钟和 3 0 8± 0 2 3分钟 ,无显著性差异 ;临床时效分别为 10 4 6 7± 7 33分钟和 87 0 8± 5 45分钟 ,P <0 0 5 ;恢复指数分别为 2 6 2 5± 2 85分钟和 2 3 75± 2 73分钟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度通气可使哌库溴铵临床时效缩短 ,但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和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NICO)监测心排出量(CO)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7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维持期间每隔30分钟同步使用上述两种监测方法测定CO、每搏量(SV)和心指数(CI).结果 共得到56组数据,FloTrac法测得的CO值明显低于NICO法,分别为4.1±0.7 L/min和 4.7±0.8 L/min,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CO值偏差为0.57L/min,精确度为0.60 L/min,95%可信区间为(-0.60,1.7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COFlo=1.28+0.61CONICO.结论 FloTrac法测量的CO低于NICO法,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CO测定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呼气末七氟烷含量时癫痫及非癫痫病人脑电图及棘波的变化,以探讨癫痫手术中七氟烷维持麻醉的合适含量。方法20例癫痫需行手术治疗及15例非癫痫开颅手术病人,以1·0MAC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置入硬膜外电极后,调整蒸发器刻度,分别控制呼气末七氟烷含量于0·7、1·0、1·3、1·5MAC,并各稳定15min后描记脑电图。结果癫痫病人1·0、1·3MAC七氟烷时棘波的频数与0·7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5MAC时棘波的频数明显高于0·7MAC时(P<0·05)。非癫痫病人在0·7、1·0及1·3MAC七氟烷时均无棘波出现,于1·5MAC时有5例出现棘波。随着呼气末七氟烷含量的升高所有病人的α和β波均逐渐减少,而δ波增多。结论癫痫手术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需行皮质脑电图监测时,将七氟烷含量维持于0·7~1·3MAC较为适宜,以保证癫痫源灶准确的定位及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后纤维支气管镜(FOB)和Macintosh直接喉镜(MAC)经口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FOB组(n=15)和MAC组(n=15),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和舒芬太尼0.4μg/kg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FOB和MAC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在显露声门、插管完成即刻和插管后1、2、3、4、5 min时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插管后最高SBP和HR出现时间.结果:FOB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MAC组[(26±3)svs(14±2)s,P=0.000];两组诱导即刻SBP均显著降低(P<0.01),插管后1和2min时明显升高(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1);两组诱导后即刻HR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和2 min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636);插管后SBP和HR的最大升高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OB组HR最高值出现时间较MAC组明显提前[(34±14)s vs(47±20)s,P=0.04].结论:采用FOB和MAC经口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