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 言由于长岭炼油化工总厂“九五”工程项目1号催化裂化装置改造为重油催化裂化后,气体产品液态烃和干气的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与它配套的1号气体脱硫装置将会存在处理能力不够、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等问题。为了实现催化裂化液态烃与干气的全处理,进一步提高脱硫的产品质量,在催化裂化装置改造的同时对1号气体脱硫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2 装置改造2.1 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号催化裂化装置改造后,液态烃的产量将从原来的13.6t/h提高到30.0t/h,而原1号脱硫装置的处理能力只有15.75t/h,因…  相似文献   
2.
第二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RSDS-Ⅱ)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化长岭公司在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上,对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第二代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及所得产品标定。结果表明,在氢分压1.70MPa,主剂体积空速3.24h-1,平均反应温度257℃的条件下,重馏分加氢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7.7×10-6,脱硫率高达98.43%,而研究法辛烷值仅损失1.8个单位,产品可满足欧Ⅴ标准;在氢分压1.70MPa,主剂体积空速3.32h-1,平均反应温度240℃的条件下,重馏分加氢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42×10-6,脱硫率为92.41%,而研究法辛烷值只损失了0.6个单位,产品可满足欧Ⅳ标准。  相似文献   
3.
陈大跃  谢清峰 《当代化工》2014,(12):2558-2562
长岭分公司共有两套催化汽油精制装置,其中一套为120万t/a的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配套加工3#催化汽油,另一套为45万t/a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装置,配套处理1#催化汽油。通过对两装置控制参数、运行状况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反映出两类不同汽油加工技术的装置运行异同。  相似文献   
4.
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依靠液相产品大量循环时带进反应系统的溶解氢来提供新鲜原料进行加氢反应所需要的氢气,该技术反应部分不设置氢气循环系统,反应器出口增设高温高压循环油泵将反应产物循环至反应器入口,催化剂床层处于液相中,反应器结构与滴流床反应器相近。2009年10月29日,第一套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试验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喷气燃料加氢精制,喷气燃料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在体积空速1.8 h-1,循环比2.27,反应器入口温度357℃条件下,加工常二线柴油时,产品的总硫质量分数可降至33μg/g,脱硫率达98.19%。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50×10^4/a低压组合床重整装置是国内第一套低压组合床重整工业试验装置.2001年3月23日投入运行,至2009年4月29日停工扩能改造,共运行了3个生产周期(2878d),累计加工原料油327.6×10^4t。第一个生产周期实现了2a一修,第二、三个生产周期实现了3a一修。介绍了低压组合床重整装置技术特点,3个生产周期内的物料平衡、主要操作条件、原料油性质和能耗情况。对固定床催化剂积炭量及残氯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一生产周期各性能参数较好;由固定床催化剂温降变化分析图可知:第三生产周期固定床的负荷已全部转移至移动床。装置运行中存在预加氢反应炉炉管结焦,脱戊烷塔、脱丁烷塔出现铵盐结晶体,催化剂再生单元故障等问题,通过高压介质吹扫处理,对脱戊烷塔、脱丁烷塔进行在线水洗,提高催化剂再生单元加热器电加热芯功率、改进氧氯化气的放空流程、对约翰逊网破损部位进行焊接修复等措施,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选择性管式液相加氢(Flexible and innovative tube reactor with selective liquid-phase hydrogenatine technologe,FITS)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公司600 k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该装置自2014年6月开工以来,在前期的工业试生产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操作调整,提高了反应器入口温度和反应器压力,在氢油体积比为6、反应压力为3.1 MPa、反应温度为257℃以及体积空速为5.0 h~(-1)的工况条件下,精制喷气燃料中硫醇硫的质量分数为3μg/g,管壁评级为0级,磨痕直径为0.63 mm,各项指标控制较好,产品能够满足3号喷气燃料的国标要求。装置的运行能耗为230.69 MJ/t,低于普通喷气燃料加氢工艺的能耗值。工业实际生产表明,该加工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氢耗低、能耗低等特点,其中装置能耗比其他喷气燃料加氢工艺明显偏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谢清峰 《中外能源》2011,16(11):85-87
长岭分公司催化重整装置的非芳烃分离塔,主要生产6号溶剂油和120号溶剂油。随着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对植物抽提溶剂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更高,与6号溶剂油相比,植物抽提溶剂油馏程(恩氏蒸馏)由60~90℃调整为61~76℃,馏程变窄;对芳烃含量(特别是苯含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指标,芳烃含量由不大于1%(质量分数)调整为苯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1%;溴指数由不大于1000mgBr/100g调整为不大于100mgBr/100g。在非芳烃分离塔不进行技术改造的前提下,要确保抽提溶剂油和120号溶剂油的馏程同时满足新产品质量要求,增大了生产难度。通过优化操作,控制芳烃抽提原料的初馏点,从而控制原料中C5-组分的含量,优化了非芳烃原料组成;抽提原料加氢用低温贵金属工艺替代常规加氢工艺,降低原料烯烃含量;调整非芳烃分离塔操作压力、侧线抽出口位置、抽出流量、回流比等操作参数,生产出满足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植物抽提溶剂油和120号溶剂油,并实现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8.
重整装置预加氢系统结焦堵塞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岭分公司重整装置预加氢单元加氢反应器加热炉炉管结焦堵塞、反应器结焦床层压力降上升的情况及处理方法,从原料油的硫、氮、氯、金属离子等杂质含量,原料油储存,催化剂器外再生技术的运用,循环氢压缩机故障时工艺流程改"一次通过",反应原料换热和炉人口温度等方面,对预加氢系统炉管、反应器结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加原料油过滤设施、系统进行高温烧焦、优化换热流程、提高炉入口温度、改善炉人口物料分配状况等措施,以解决预加氢加热炉炉管结焦堵塞、反应器床层压力降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FITS(Flexible and innovative tube reactor with selective liquid-phase hydrogenative technology)灵活液相管式反应加氢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700 kt/a连续重整装置工业应用情况,包括开工、标定和正常运行等工艺参数。探讨了该技术在重整生成油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方案。FITS加氢技术自2012年7月首次应用于重整全馏分生成油脱烯烃以来,实现了与重整装置同步长周期运行,取代了二甲苯的白土精制工艺,白土消耗量为0,且二甲苯产品的溴指数能持续稳定地小于10 mg Br/(100 g),同时消除了白土精制工艺的瓶颈与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谢清峰  詹书田 《中外能源》2010,15(1):99-103
长岭分公司重整车间的非芳烃分离塔在大检修时整体更换为处理能力为15t/h的新塔T311,但更换后,溶剂油总收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对非芳烃分离塔进行技术标定,发现实际原料比设计原料稍重;6号、120号溶剂油的有效组分未得到充分回收,并且出现组分重叠现象,导致它们的产量与收率相对变化较大;汽油总收率为48.28%,远高于23.4%的设计值,溶剂油收率为51.65%,远低于76.6%的设计值。究其原因,主要是标定期间塔顶操作压力偏高,上部回流比偏小,分离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进料中带入过多的轻汽油组分。为此,将抽提塔原料的初馏点温度由(62±2)℃提高至(65±2)℃,以减少原料中C5等轻组分含量,定期清洗塔顶空冷器,降低塔的操作压力两项改进措施。措施实施后,溶剂油总收率达到70.30%,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12.14%,增效644.6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