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EC准则证实储量评估中可靠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修订后的SEC准则明确提出了可以利用“可靠技术”突破传统的以井控程度和测试成果为基础的证实储量评估模式。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评估实践,总结提出了国内常用的4类可靠技术,包括压力系统确定流体界面、试井技术确定最大供油气范围、地震技术预测砂岩厚度及测井技术解释油气层等应用于扩大证实储量评估范围,同时总结归纳了应用于上市储量评估时对各项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必须提供的成功案例的数量,从而满足“可靠技术”提出的与之对应的“可重复性”“一致性”“具有统计意义的证据”及“未来储量具有可增长性”的要求。深入理解SEC准则对可靠技术的相关要求,对各石油公司上市储量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和可采储量评估是当前储量评价工作的难点之一。与常规油藏不同,致密油井产量受储层品质和大型压裂工程技术双重因素影响,压裂工程强度越大,致密油层的产量越高;相同压裂工程技术条件下致密油层品质越好,产油量越大。因此,储量评估中致密油层段仍需划分有效层与非有效层。致密油单井生产动态具有"两段式"特征,初期产量高、递减率大,中后期产量低、递减率减缓,在生产早期阶段,常规产量递减曲线法评估可采储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基于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分析,针对早期生产阶段提出了两种可采储量评估方法,一是物质平衡时间法,主要用于评估试采阶段出现边界流动特征的单井可采储量,评估结果较为客观;二是产量类比法,主要用评估短期测试井的可采储量。从而为致密油单井可采储量评估提供了一套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美国致密油产量快速增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致密油的渗透率评价指标国内外尚不统一。基于油藏产能评价、实验室岩心相对渗透率、岩心排驱压力以及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等多个方面分析,结合现行标准及覆压渗透率—地面渗透率关系,提出了主要以地面渗透率1m D作为致密油储层与常规储层的分界点;并分析了致密油储层与常规特低渗透储层3个方面的差异,包括孔隙空间构成、孔隙度—渗透率关系以及束缚水饱和度等;最后提出了致密油储层两种辅助表征方法即渗流速率法和孔喉半径法等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上游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上游业过去的60多年,油气快速"增储上产",未来20年将持续增长。2030年,石油产量预计达到(2.5~3.0)×108t,天然气产量预计达到(2 500~3 000)×108m3,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将突破1 000×108m3,均具有资源基础。认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及时总结,遵循"阶段不可逾越,节奏可以加快"原则,坚持科技进步、科学决策,及时改进经营管理方式,保证足够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传承和发扬"爱国、奉献"精神等,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气藏,储量评估结果受地质特征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已开发区在产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通常根据产量递减规律直接评估。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同一地质区带内,在相似的钻完井技术条件下,不同年度完钻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其累积概率曲线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选取生产时间较长、评估结果较为准确的在产井作为类比井,分析其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规律,用于类比评估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已开发区的非均质性(P10/P90),结合地质特征与工程因素的差异将在产井划分为不同区带,建立不同分区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概率统计分布图版,类比评估与在产井相邻的、钻完井技术条件相似的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取值方法包括Swanson法、P^法和修正系数法等,各种取值方法应用条件有差异,应根据勘探开发进展和认识程度合理选值,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