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41例单节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更换术式;手术时间53~109 min,平均(88.7±12.6)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5±1.2)d。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血管、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 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4~53岁,平均(38.52±3.25)岁。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C级8例,D级40例。均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点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2.52±2.1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92±0.87)分降低到术后(2.29±0.65)分,末次随访时为(1.23±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C级8例,恢复至末次随访时E级5例和D级3例;术前D级40例均恢复至末次随访时E级。影像测量方面: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0.48±2.44)°降低到术后(1.67±0.72)°,末次随访时为(2.04±0.50)°;而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37.25±4.89)%恢复到术后(88.48±3.59)%,末次随访时为(85.79±3.38)%。术前与术后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上述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失败、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可以良好的矫正后凸、维持伤椎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优良率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与常规组比较,调棒组术中透视次数少[(15.2±4.0)次vs.(21.1±5.7)次,t=-5.006,P=0.000],通道建立时间短[(19.7±4.8)min vs.(31.2±7.9)min,t=-7.548,P=0.000],手术时间短[(51.2±9.9)min vs.(62.3±10.4)min,t=-4.592,P=0.000]。2组术后VAS、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VAS、ODI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穿刺置管相比,调棒技术有效降低PTED的穿刺难度,减少射线暴露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与常规穿刺置管技术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PTED治疗的91例单节段LDH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穿刺置管(靶向成形组),48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改善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靶向成形组透视次数明显减少、通道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靶向成形组优 28 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02%;常规组优27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为 91.6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可有效降低PTED的学习曲线,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