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LKB1表达下调对于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影响。方法选用17d的胚胎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分别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CAG-RE质粒和LKB1RNAi质粒,培养10~12d后进行电生理记录,选用全细胞膜片钳方式及自由记录模式,细胞外液加TTX阻断动作电位,加Bicucullin抑制GABA电流,记录神经元的mEPSC,比较2组神经元的mEPSC频率和幅度的差别。结果转染CAG-RE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25.6pA,频率平均为(5.21±0.25)Hz,是基线的99.8%;转染LKB1RNAi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35.1pA,频率平均为(5.79±0.27)Hz,是基线的127.1%;比较2组间频率、幅度变化,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KB1基因表达下调增强了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和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后大脑皮层中神经元24h时即发生明显细胞周期变化,而3d时进入细胞周期的星形胶质细胞才明显增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却先于神经元进入细胞周期,于24h时细胞周期即发生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两者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互不相同,并且不同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敏感性也有不同,脑缺血后2种细胞均出现细胞周期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及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尾静脉注入ERK阻滞剂U0126,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相同体积不含U0126的DMSO稀释溶液。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胶质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7只和干预组33只。3组均手术暴露颅骨,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之后干预组腹腔注射Olomoucine,分别将3组大鼠于处理后3、7、30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损伤侧皮质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蛋白A(Cyclin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B1)的表达。结果:缺血后各组梗死灶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缺血后7和30 d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强于干预组(P<0.05),并且7和30 d对照组缺血边缘区可见胶质疤痕形成,尤以30 d最为明显;GFAP、PCNA、Cy-clinA和CyclinB蛋白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Olomoucine可部分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疤痕的形成。该结果提示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治疗脑缺血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  相似文献   
6.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MOG35-55)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 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模型。方法应用MOG35-55抗原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C57BL/6小鼠,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小鼠组织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及神经元变性,B ieschowsky银染显示大量轴索肿胀和轴索卵形体的形成,电镜下可见髓鞘结构松散、断裂或融合,包括不同程度的髓鞘重建,脊髓病变广泛,程度重于脑部。结论EAE的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及髓鞘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剂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方法制作局灶性缺血模型,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用HE染色测定皮层梗死灶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后第3天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凋亡细胞的表达;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blot)观察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梗死灶明显大于干预组;干预组梗死灶周围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显示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干预组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而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后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MOG35-55加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C57BL/6小鼠模型,其发病潜伏期约12 d,发病率100%,呈慢性非复发性病程经过。其神经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光镜下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Luxol-fast-blue染色可见髓鞘脱失;TUNEL染色和Bielshowsky银染法发现神经元变性和轴索损害;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器消失,髓鞘结构松散、断裂或融合, 并可见不同程度的髓鞘重建。且轴索损害与髓鞘脱失的分布并不一致,轴索损伤的程度与髓鞘脱失亦不成比例,部分甚至与脱髓鞘无关。提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轴索损害并非继发于炎性脱髓鞘。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调控对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来对神经元凋亡进行干预,以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HE染色显示梗死灶,并测定其面积占脑片面积百分率的平均值;通过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Westernblot)观察损伤侧皮层周期素蛋白A(Cyclin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B1)的表达。结果缺血后24h对照组梗死灶面积占脑片面积百分率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干预组(P<0.05),缺血后梗死灶周围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且对照组数量明显多于干预组(P<0.05),二者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后24h干预组大鼠NeuN TUNAL双标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对照组大鼠(P<0.05);Westernblot显示对照组CyclinA和CyclinB1的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抑制剂可部分抑制缺血边缘区神经元的凋亡及减小脑梗死面积,这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试验组25例:采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方法行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显微镜下操作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后对两组干耳时间及听力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干耳时间分别是(20.4±4.6)d及(27.75±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气骨导听阈的差值平均缩小了(16.1±2.5)d B及(11.95±1.9)d 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者。结论:耳内镜下双人操作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使手术更加微创,能最大限度的保存中耳的生理结构,术后干耳时间缩短,听力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