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血乳酸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发病4.5 h内的AIS患者作为AIS组,另选择同期5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AIS组于入院时、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血乳酸测定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协助诊断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AIS组血乳酸测定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入院时血乳酸为(2.09±0.7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001);用于协助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1.85 mmol/L;AIS组血乳酸水平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28,P=0.121)。结论血乳酸很可能是AIS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血乳酸升高可能具有协助早期诊断AI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其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脑皮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其突触大量丢失。累及的皮层动脉和小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年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AIS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32例、61~ 70岁组36例和≥71岁组46例,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的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2周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60岁组男22例,女10例;61~70岁组男26例,女10例,≥71岁组男20例,女26例.≥71岁组女性占56.52%(26/46),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85,P=0.015).三组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分别为(1±3),(2±5)和(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2周病死率及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17).结论 尽管不同年龄段病死率及sICH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不同年龄段AIS患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录了84例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患者在随访90d时若出现死亡或残疾(改良Rankin评分,mRS≥2)则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的患者(mRS为0~1)血清尿酸水平要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患者(mRS为2~6).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提示,尿酸用来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不高,曲线下面积仅为0.680±0.058.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mR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和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但仍需要有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外源性的尿酸加上溶栓联合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AIS)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公认AIS患者发病早期(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我国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患病人数(600~700)万,死亡约150万,为第1致残性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60%~80%。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原代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胶质细胞,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预处理30min后,加入LPS刺激12h和24h,分别采用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来观察iNO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利用Griess方法测量了上清液中内源性生成的NO。结果多巴胺能明显抑制INOS的转录;乙酰胆碱在转录水平上对iNOS无影响,但二者在蛋白水平上都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和NO的生成。结论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通过不同的方式抑制LPS刺激的原代胶质细胞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 (AD)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内老年斑 (SP) 中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 (Aβ) 沉积,在SP的形成过程中Aβ1-42发挥启动蛋白聚集体形成的重要作用. 而Aβ1-42是否能够激活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目前尚未清楚.因此,我们于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对Aβ1-42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rt-PA对病程<6h的66例无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21例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溶栓后90d使用改良Rankin( mRN)量表评估其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及7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及mR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28.6%)高于与非房颤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19.0%)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5%)(P<0.05).结论 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但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不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肾绞痛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男,54岁、因阵发双侧腰背部疼痛1h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考虑其为“肾绞痛”可能,予解痉等治疗。30min后,患者疼痛无缓懈,并出现大汗、头晕、胸闷等症状,转急诊抢救室。再次询问病史,发现此前患者曾有胸背部疼痛,疼痛向腰背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