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07—2019-06采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共11条闭塞的颈内动脉均成功开通。10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出现颈动脉夹层,经支架覆盖后夹层消失;1例开通的颈内动脉1周后再次闭塞症状,症状无加重;1例术后1 a开通的颈内动脉C1段支架内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其余6例未发现并发症。10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6.4±4.6)分,术后90 d为(3.2±2.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3 7,P=0.037 8)。10例患者术后90 d MoCA评分(22.2±5.2)较术前(18.8±4.4)增加(t=3.355 6,P=0.008 4)。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7例(良好预后率70%)。结论初步应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明显恢复,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revo支架用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01—12采用Trevo支架行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1~3次取栓后,10例患者mTICI达到2b~3级再通。术后1例出现脑出血,另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加重,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不同程度改善。12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2.4±4.6)分,出院时为(7.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45,P=0.0314)。12例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65.8±26.9)较入院时(42.1±17.2)增加(t=-2.8021,P=0.0172)。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8例(66.7%)。结论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三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