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1.
目的 克隆表达埃及伊蚊黄蛋白c (Aael-yellow-c)基因,并探讨r Aael-yellow-c蛋白体外抗凝血作用。方法 RT-PCR扩增Aael-yellow-c成熟肽基因,纯化后的片段与pEASY-E1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取菌液进行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0.1 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蛋白表达后,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比浊法观察不同浓度r Aael-yellow-c蛋白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影响。手工法检测不同浓度r Aael-yellow-c蛋白对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ael-yellow-c基因CDS区为1 287 bp,含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肽序列长1 200 bp,编码399个氨基酸。RT-PCR扩增获得Aael-yellow-c...  相似文献   
2.
聂映  李志裕  姚卫峰 《安徽医药》2013,17(6):943-945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炒川楝子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出炒川楝子甲醇提取物中的11个成分。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LC/QTOF MS技术对炒川楝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的方法,为中药饮片炒川楝子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至丸不同极性部位对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二至丸不同提取部位对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二至丸水提液依次用不同溶剂萃取,经干燥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萃余液4个部位浸膏,加水溶解配制溶液。取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硫普罗宁肠溶片组(60 mg·kg-1),二至丸水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和萃余液4个部位组(15.12 g·kg-1),造模同时连续ig给药28 d。以乙醇灌胃法连续28 d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24 h后,所有大鼠采用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醇脱氢酶(ADH)、甘油三酯(TG)、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ADH,TG,血清内毒素,TNF-α,IFN-γ及IL-18活性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模型制备成功;各给药组ALT,AST,ADH,TG指标的升高被显著抑制,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1或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匀浆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硫普罗宁、二至丸水提液石油醚部位组和乙酸乙酯部位组MDA的升高被显著抑制(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硫普罗宁、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萃余液组SOD的下降被明显抑制(P<0.01或P<0.05)。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各给药组均一定程度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二至丸乙酸乙酯部位对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作用最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毒素-CD14/TLR4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SARS-CoV-2辅助蛋白ORF7a介导NF-κB激活,进而诱导炎症因子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ORF7a对NF-κB激活的影响,qRT-PCR检测ORF7a对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核质分离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蛋白对p65磷酸化及入核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的作用靶标蛋白。结果:报告基因试验表明ORF7a显著激活NF-κB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P<0.001),而对AP-1报告基因的激活无明显影响。ORF7a显著上调细胞因子TNF-α、IL-β及IL-8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F7a显著增强p65蛋白磷酸化(P<0.05)及p65的入核(P<0.01)。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ORF7a与NF-κB信号通路分子IKKβ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也证实ORF7a与IKKβ具有共定位。结论:SARS-CoV-2 ORF7a通过靶向IKKβ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携带率及基因突变型。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人员共3 561例为研究对象,经血常规检查方法获得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疑似病例后,采用Gap-PCR及反向斑点杂交(RDB)进行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获得196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疑似病例,进一步的基因分析共检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3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率为3.68%(131/3 561);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5例,携带率为1.83%(65/3 561),以--~(SEA)/αα为主;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0例,携带率为1.68%(60/3 561),以β~(CD41-42)及β~(CD17)为主;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例,携带率为0.17%(6/3 561)。结论贵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率为3.68%,基因突变类型与以往报道一致。以常规健康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贵阳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人群携带率,将有助于该地的婚育指导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防控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厚朴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厚朴的1H-NMR指纹图谱并用于厚朴的品质鉴定.方法:用核磁共振渡谱法测定15个不同产地的厚朴样品、1个厚朴标准样品和1个厚朴伪品(武当玉兰)的1H-NMR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计算、谱系聚类分析来评价厚朴的品质.结果:厚朴的1H-NMR指纹图谱主要显示出厚朴酚、和厚朴酚以及β-桉叶醇的特征信号.不同来源的15个厚朴样品的1H-NMR指纹图谱都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征性.他们与标准样品的相似度很高,而伪品(武当玉兰)的1HNMR指纹图谱与标准品的相似度则很低.同时,这15个厚朴样品在谱系聚类分析中也属于一大类.结论:厚朴的1H-NMR指纹图谱可以作为中药材厚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川楝子中川楝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映  姚卫峰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54-1056
目的: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超声提取工艺考察.方法:以川楝子为原料,通过对川楝素含量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甲醇浓度、超声时间、固液比、超声功率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获得川楝素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影响川楝素提取率的主次因素是甲醇浓度>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川楝子中川楝素的超声提取工艺所得最优组合是70%甲醇,提取40 min,固液比为1∶30,超声功率250 W,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5485 mg/g,RSD为1.8%.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川楝子的全面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女贞子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女贞子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I),大黄素甲醚(II),羽扇豆醇(III),乙酰齐墩果酸(IV),β-谷甾醇(V),白桦酯醇(VI),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VII),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VIII),熊果酸(IX)。结论大黄素甲醚为从女贞子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阿瑞吡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名称]aprepitant,阿瑞吡坦;[商品名]Emend;[化学名称]5-[[(2R,3S)-2-[(1R)-1-[3,5-二(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3-(4-氟苯基)4-吗啉基-]甲基]-1,2-二氢-3H-1,2,4-三氮唑-3-酮基;[性状]白色或微白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乙腈,可溶于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534.4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