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染病医院是处在特殊医疗环境下的专科医院,其工作人员自身的保健问题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对某大型传染病医院168例女性工作人员的妇科查体,宫颈细胞学分析旨在为传染病专科医院女性工作人员的妇科保健提供参考。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68例宫颈刮片来自某大型传染病医院女性工作人员的常规年度妇科查体,受检对象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6~45.6岁。应用宫颈刮片法,采集  相似文献   
2.
EHEC O157:H7基因缺失突变株口服免疫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缺失突变疫苗候选株EHEC86-24(△stx/ler)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对出生7d昆明鼠经口服途径进行免疫,分别在一次免疫和加强免疫14d后以O157:H7强毒株EDL933(Nal^R)攻毒。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疫苗候选株的保护率及攻毒后的带菌消长情况。同时又作了被动免疫实验,成年母鼠间隔14d口服免疫两次,所生乳鼠7d攻毒。结果 疫苗株以10倍于强毒株最小致死剂量口服接种无致病作用。疫苗株一次免疫保护率可达60%。因小鼠的易感性随日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加强免疫后,对照组未能全部致死(死亡40%),而免疫组全部存活;攻毒后免疫组比对照组排菌时间显著缩短(24h/216h)。两次口服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效价达1:1600。被动免疫保护率100%。结论 该突变株通过口服接种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资阳地区猪链球菌2型检测及其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从四川省资阳及附近猪链球菌2型感染疫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特性比较研究。方法首先利用病原菌分离技术、多重定性PCR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然后选取5株主要疫点代表菌株与1株国外参考菌株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和实验动物腹腔接种感染试验;此外还对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基因组中的溶原性噬菌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1)从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到11株猪链球菌2型菌,都具有胞外因子(EF)和溶菌酶释放蛋白(MRP)两个特征性毒力因子;(2)6株试验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先锋必素、头胞克肟、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与国外参考菌株相比,资阳分离株具有链霉素抗性;(3)试验菌株对BALB/c鼠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但毒力程度上有差异。资阳分离株449-1和国外参考株6#对鼠具有相同的强致死性(3/3死亡),资阳458分离株致死性较弱(0/3死亡),其它菌株具有中等强度的致死性。利用449-1、458和6#分离株进行家兔感染实验,各菌株均可引起家兔感染发病,死亡率分别是1/2、2/2和2/2;(4)国内首次获得了猪链球菌2型流行菌株匿藏着溶原性噬菌体的证据,该噬菌体与细菌毒力和适应性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通过对资阳及附近地区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特性的比较研究,明确了流行菌株间在毒力和药物敏感性上存在着差异,细菌毒力差异表现为对动物种属的嗜性,并筛选出了猪链球菌病防治的可选择性药物。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致病机理以及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用于食品样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快速筛查。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以抗EHEC O157 LPS单克隆抗体标记,以兔抗O157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捕获抗体,利用双抗夹心法,制成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该试纸条仅与O157反应,与其他受试菌株均不反应。检测敏感性为106CFU/mL,对人工污染EHEC O157模拟牛肉样品增菌后检测,敏感性为56 CFU/g。结论成功研制出EHEC 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10min可出结果,操作简便,可用于现场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猪链球菌2型和9型菌株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且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猪链球菌2型和9型的荚膜多糖抗原编码基因簇中的cps2J和cps9H基因、猪链球菌2型的主要毒力因子编码基因epf和mrp为靶基因设计了四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链球菌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用编码cps2J和cps9H基因的引物可对猪链球菌2型和9型进行分型,用编码epf和mrp基因的引物可鉴定猪链球菌2型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10株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了鉴定,并以其它几株阴性对照菌株进行对照,检测了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新鲜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进行倍比稀释后进行菌落计数,并将之作为模板,对该多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的敏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10株猪链球菌分离株中有5株是9型菌株,另有5株是2型菌株,2型菌株有2种基因型:3株cps2+mrp+epf+型,2株cps2+mrp-epf-型。同时还表明该多重PCR反应体系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当模板含量在10cfu时仍能检出目的菌株。结论该多重PCR反体系是一种检测和鉴定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特异且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O157:H7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O157:H7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病原,它主要引起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或溶血性尿路综合征(HUS)等。研究表明引起HC和HUS的主要毒力因子是由整合到O157基因组中的原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Stx),包括Stx1和Stx2,它们分别由原噬菌体933v和933w所编码。由于原噬菌体本身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本研究以O157:H7 86—24为始发菌株,将其进行传代培养,筛选原噬菌体消除菌株,对原噬菌体在O157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进行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细胞毒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了原噬菌体消除后的O157菌株,该菌株丧失了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原噬菌体933v的整合位点位于O157:H7 EDL933基因组中第2966137位的相对位置,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20bp的直接重复序列,原噬菌体933w的整合位点位于基因组中第1330826位的相对位置,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7bp的直接重复序列。该研究证实了编码Stx的原噬菌体具有不稳定性,原噬菌体对O157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提示原噬菌体在致病菌的进化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能够分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期用于该病原菌的检测。方法以敲除毒力基因的O157突变株F25全菌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分别以全菌抗原和热酚水法纯化的O157 LPS抗原用间接ELISA筛选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纯化抗体并鉴定。结果建立了稳定分泌抗O157 LPS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D6,分泌抗体属IgG3亚类,轻链为κ型。腹水抗体ELISA效价达1∶3.2×106。以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后抗体效价为1∶1.6×106,亲和常数Ka大于6.14×10-11mol/L。用于协同凝集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该单克隆抗体针对O157的LPS抗原,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可用于O157的检测或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MT-MMP 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CCL4皮下注射Wistar大鼠诱导肝纤维化形成,停药后让其自然逆转.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杂交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采用CCl4皮下注射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并让其自然恢复以使以纤维化逆转。结果显示,MT1MMPmRNA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等),部分肝细胞也有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MT1-MMPmRNA表达逐渐增强,而在肝纤维化的逆转过程中,MT1-MMPmRNA表达逐渐减弱,提示MT1-MMP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O15 7∶H7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病原 ,它主要引起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 ,出血性结肠炎 (HC)或溶血性尿路综合征 (HUS)等。研究表明引起HC和HUS的主要毒力因子是由整合到O15 7基因组中的原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Stx) ,包括Stx1和Stx2 ,它们分别由原噬菌体 933v和 933w所编码。由于原噬菌体本身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 ,本研究以O15 7∶H786 - 2 4为始发菌株 ,将其进行传代培养 ,筛选原噬菌体消除菌株 ,对原噬菌体在O15 7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进行分析 ,并用Vero细胞对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细胞毒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了原噬菌体消除后的O15 7菌株 ,该菌株丧失了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原噬菌体 933v的整合位点位于O15 7∶H7EDL933基因组中第 2 96 6 137位的相对位置 ,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 2 0bp的直接重复序列 ,原噬菌体 933w的整合位点位于基因组中第 1330 82 6位的相对位置 ,在整合位点两侧有一个 7bp的直接重复序列。该研究证实了编码Stx的原噬菌体具有不稳定性 ,原噬菌体对O15 7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 ,也提示原噬菌体在致病菌的进化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