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肌松效果的影响,并与罗库溴铵对比,为临床患者个体化选择肌松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择期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2ED95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3ED95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预注组(预注顺阿曲库铵0.015 mg/kg,5 min后给予0.135 mg/kg)和罗库组(罗库溴铵0.09 mg/kg)。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诱导麻醉,靶控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观察血压、心率及全身皮肤情况,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 4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分别与2ED95组、3ED95组、罗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与罗库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与3ED95组、罗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临床有效时间的离差与罗库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同等强度剂量相比,前者起效较慢,但预注法给药可使其起效加快,并且可控性优于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态度及影响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围术期护理内容及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仅45人(29.4%)愿意进行术前访视,37.9%护士能够认识其角色;愿意进行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及术前访视过程中需运用专业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为影响护士对术前访视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护士对术前访视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认识片面.这种片面认识易影响护士术前访视工作的开展。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术前访视工作继续教育的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术前访视.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早期分层抗凝对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65例,根据DIC和SIC评分分组,将患者分为DIC组84例、脓毒症凝血病(SIC)组92例和对照组84例(正常凝血状态)。其中DIC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SIC组给予半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抗凝等治疗。 结果DIC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28天病死率比较,DIC组、SIC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SIC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D-D)低于治疗前,且DIC组高于SIC和对照组(P<0.05),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低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DIC组、SIC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乳酸、BUN和Scr均较治疗前降低,DIC组仍高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IC组评分低于对照组,DIC组APACHEⅡ评分高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DIC组、SIC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基于脓毒症DIC评分早期分层抗凝在脓毒症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凝血功能和脏器损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84例,采用FQ-PCR法分析,以罗氏药敏比例法作为检测MTB耐药性的"金标准",分析FQ-PCR法在MTB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FQ-PCR法分析MTB耐...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东  陈燕萍  唐姗姗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27-1330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颈段椎管内。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在颅内病例中,4例病灶内有斑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显示有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影;5例有瘤周水肿;2例病灶部分跨过天幕。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石英  唐姗姗  展淑敏 《护理学报》2012,19(15):65-66
报道2例无典型症状留置胃管误入气管的病例.通过分析胃管误入气管的高危因素和不典型表现,以及目前临床常用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的局限性,探讨预防无典型症状留置胃管误入气管的对策.建议将经X线摄片显示胃管穿过膈肌进入胃泡内的方法确定为判断胃管在胃内的金标准.在胃管未能置入到预测长度,且经胃管抽吸出的胃液量<10 mL时或进行鼻饲前,必须进行X线摄片确定位置.无典型症状的胃管误入气管病例临床罕见,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认知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态度及影响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围术期护理内容及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仅45人(29.4%)愿意进行术前访视,37.9%护士能够认识其角色;愿意进行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及术前访视过程中需运用专业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为影响护士对术前访视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护士对术前访视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认识片面,这种片面认识易影响护士术前访视工作的开展.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术前访视工作继续教育的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术前访视,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袁乡石  苏羽屾  荣冬芸  曹煜  王叶  唐姗姗 《中成药》2023,(10):3433-3438
目的 探讨松油烯-4-醇对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Siha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顺铂组(10μmol/L)和5、7.5、10μmol/L松油烯-4-醇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松油烯-4-醇对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荧光染色法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Siha细胞凋亡情况,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法检测Siha细胞Bax、cytochrome c、caspase9、HPV E6/E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iha细胞Bax、Bcl-2、cytochrome c、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松油烯-4-醇(5、7.5、10μmol/L)处理Siha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细胞Bax、cytochrome c、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中自动去骨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双源CT颈部血管成像,分析双能量减影自动去骨技术对颈动脉病变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65例中3例血管正常变异,33例未见明显病变,血管主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楚。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4例支架植入术后。双能量CTA对颈根段、颅外段及颅底段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67.2%、96.2%及66.2%;3个部位血管原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颈根段和颅底段血管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结论双源CT双能量减影成像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性检查方法,其整体去骨效果较好,血管显示效果最好者是颈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7例颈部淋巴结SHML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39岁,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活检证实的13枚受累淋巴结的最长径范围在0.8~4.1 cm,平均2.1 cm。CT平扫密度均匀减低者10枚(76.9%),增强扫描11枚呈多环状或半环状强化(84.6%),9枚边缘清晰,4枚边界不清。结论当青少年男性颈部肿大淋巴结CT平扫密度均匀但增强呈多环或半环状强化时应想到SHML的可能,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将其纳入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