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旭菁  冯洁惠 《全科护理》2016,(15):1616-1618
正多脏器功能衰竭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通过血运重建,从而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肺部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延髓性麻痹常继发于脑血管病,常表现为进食  相似文献   
2.
正放线菌于1879年首次被发现,是人体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青中年人群(20岁~50岁),最常见受累的部位是面颈部(50%~70%),其次是胸部(15%~20%),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病情较为凶险[1]。中枢神经系统(CNS)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的结构,包括脑和脊髓,而脊柱化脓性感染[2](pyogenic spinal infection,PAI)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种类型,是相对少见的疾患。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谵妄集束化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ICU收治的≥18岁98例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ABCDE集束化措施,观察组5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ABCDEF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谵妄ABCDEF集束化策略可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ABCDE集束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对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ICU 2个护理单元住院患者,单号楼层54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改进方法;双号楼层32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的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较常规质量改进方法能减少失禁相关性皮炎在ICU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洁惠  徐建宁   《护理与康复》2017,16(7):734-736
目的总结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镇痛为先的镇静方案;严格以早期浅镇静为目标,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为-2~1分;早期(机械通气12h内)开始规范的、反复的镇静评估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42例患者48h内浅镇静达标率为56.05%,谵妄发生率为14.29%,ICU平均住院时间为(8.32±2.06)d。结论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是个体化、程序化、滴定式、最小化镇静策略的体现,为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护理提供了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单号楼层为对照组,护士按传统方式交接班;双号楼层为观察组,护士按标准化沟通方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交接班合作状况及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合作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化沟通方式规范了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方式和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法,以确保ICU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实施。方法 2012年1~12月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实施方法、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及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对镇痛、镇静治疗进行安全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医护合作管理策略后,医生、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及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的落实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镇静不足导致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镇静过度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策略在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ICU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监护体会。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仪器运转、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体温和感染的监护,特别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组12例患者7例成功撤离ECMO,其中5例康复出院,1例还在继续康复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在ECMO治疗过程中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根据患者咳嗽反射、痰液的黏滞度、痰液的量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按气道分级制定护理措施,实施不同频次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每2 h胸部物理治疗1次。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实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氧分压/氧气浓度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路杨  冯洁惠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48-148,F0003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为嗜盐性海生革兰氏阴性杆菌,Roland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的病例,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及我国大陆沿海城市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道[1].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75%的患者在入院48 h内因MODS而死亡[2].目前尚无有效提高生存率的方法.我科在救治1例下肢创伤弧菌所致脓毒血症患者时进行了早期外科治疗及有效的创面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患者已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