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以铁路皖赣线扩能改造工程电化隧道近距下穿扩能隧道为工程背景,参考我国规范以及日本近接隧道指南,确定了空间交叉隧道强影响区范围、弱影响区范围的划分指标与划分方法,发现围岩等级以及两隧道空间交叉角度对交汇位置稳定影响较大。将强影响区范围内两隧道的最不利位置关系归纳为电化隧道位于扩能隧道"正下方"、"偏下方"两种工况,将弱影响区范围内两隧道的最不利位置关系归纳为电化隧道位于扩能隧道"斜下方"工况。应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以上典型不利工况电化隧道的围岩压力模式及衬砌结构内力,结果表明:可以应用"正下方"围岩压力模式设计强影响区范围内的电化隧道支护结构参数,应用"斜下方"围岩压力模式设计弱影响区范围内的电化隧道支护结构参数,该法能够保证交叉节点位置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近距离穿越某建筑桩基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盾构穿越施工和荷载转移措施对结构及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从桩端穿越时,有无采用梁包柱形式的桩基托换措施对隧道结构内力影响较小,但该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被托换桩的最大沉降和各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桩基托换使距隧道较近的两桩轴力减小,距隧道较远的桩轴力增加,在所有桩体上均产生附加弯矩,但量值较小。建筑结构的最大弯矩发生在距隧道最远处的柱与右跨梁的刚接位置,桩基托换有效减小梁、柱的最大弯矩。监测数据表明,盾构穿越施工对桩基影响较小,桩基托换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矿使用集散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配置、各部分功能及生产运行情况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理论的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耦合动力模型为基础,按照钢弹簧底座位置上力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隧道-建筑物-地基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从分析合建结构的自振特性和钢弹簧支反力的频谱特征入手,采用1/3倍频程振级评价法探讨不同固有频率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不同合建结构形式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与建筑物合建结构的竖向自由振动20~80Hz的参振质量比例较高,可达50%以上,而4~10Hz竖向参振质量却差异较大,这与结构尺寸和刚度有关;②4~10Hz钢弹簧浮置板都可有效削减合建结构20~80Hz的竖向振动能量,但会放大浮置板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③地铁低频振动传播容易在合建结构内引起共振,因此钢弹簧浮置板固有频率应避开合建结构4~10Hz内竖向参振质量较大且较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6.
世博轴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变形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1标段逆作法施工深大基坑为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的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及有无斜抛撑情况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时空效应"理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斜抛撑对围护结构变形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中,中板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对连续墙的变形影响较大;底板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对连续墙的变形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开挖底部预留土台时中板和斜抛撑有效地控制了连续墙的变形。根据本基坑的环境保护等级,建议在基坑东侧设置斜抛撑,而在基坑西侧可不设置斜抛撑。  相似文献   
7.
地层渗透性影响盾尾同步注浆浆液的凝固,从而影响施工期管片上浮。针对目前施工期管片上浮分析缺乏考虑地层渗透性影响的不足,将同步注浆浆液视为牛顿流体、土层简化为多孔介质,利用渗透力学及流体力学原理,提出渗滤效应下同步注浆浆液固结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而将不同地层浆液固结时间、浆液性质及施工掘进速度等因素,表征为管片上浮分析的等效梁模型中的浆液未凝固区长度,对等效梁模型进行改进,建立考虑不同渗透性地层中同步注浆浆液固结特性的管片上浮分析模型,并编制有限元程序对其求解。利用此模型对南宁某含粉砂–圆砾、砂层及粉质黏土等地层的盾构区间施工期管片上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层渗透性影响的等效梁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地层特性影响管片上浮的作用机制,其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适合于不同渗透性地层管片上浮分析。同时得到,地层渗透性越小,同步注浆浆液固结时间越长,盾尾浆液压力消散越慢,管片上浮量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为从地层变形控制能力评价新型类矩形盾构工法的推广价值,依托国内首例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点试验线,通过有限元模拟判定盾构壳体与土相互作用过程下周边地层的变形规律,并建立了测试项目较为齐全的现场原位试验段,最终构建了类矩形盾构壳体与土相互作用下周边地层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于类矩形盾构掘进方向的地层变形可划分为挤土外扩和回弹收缩两阶段,而沿着盾构掘进方向的地层变形受类矩形盾构扁平状壳体背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火车站区间隧道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 ,分析盾构施工对隧道围岩变形和地面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同时对盾构施工期间 ,因释放不同大小地应力引起的隧道围岩和地面路基变形值进行了比较 ,为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路路基施工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铁路经过软土地基时,对于工后沉降有一定的要求。建立一个合理的技术标准,对于铁路的设计、施工、造价和使用等都有深远的影响。高速铁路对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我国尚无高速铁路的实践经验,而即将兴建的高速铁路地质情况复杂,有相当长的路段建筑在软土地基上,因此,基床的合理形式、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施工工艺等问题,均需进行前期研究,从而为我国高速铁路的修建提供前期的技术准备。为此目的,选择了试验段进行路基填筑的模拟施工,同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观测和工后的路基沉降观测。另一方面,对软土地基上路基填筑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与观测手段相比,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结果,如应力和孔隙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