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反应蛋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已证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准确标志物之一,现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预后因子。急性心肌梗死(AMI)时CRP的增高已有较多报告,但AMI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CRP的影响少有报道。2001~2003年通过观察10例AMI患者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其CRP变化情况,旨在了解阿托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兰索拉唑、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4周和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临床症状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胃镜检查组织学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变分级情况,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癫痫病人血清与唾液中苯巴比妥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同步测定50例癫痫病人的血清与唾液中苯巴比妥的浓度。结果苯巴比妥的唾液浓度与血清浓度的平均比值为56.17%±7.1%。结论研究表明苯巴比妥在血清与唾液之间的浓度经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Y=1.699X 1.0795,回归系数经显著性检验P<0.05,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人文护理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各个领域,其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水平,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减轻或延缓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通过阐述目前人文关怀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发现人文关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临床人文护理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功不全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测定受试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6wk后6min步行的距离,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受试组和对照组治疗6wk后,6min步行距离均有增加,但受试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提高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功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7.
曾丹丹 《海峡药学》2016,(12):188-189
目的 探讨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效果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8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采用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头孢噻肟单独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死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可以缩短患儿体温、拒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另外,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降钙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表明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与唾液中丙戊酸的浓度,总结其相关性。方法采集52例癫痫病人的血清与唾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唾液中丙戊酸的浓度。结果丙戊酸的唾液浓度与血清浓度的平均比值为10.50%±1.2%。结论丙戊酸在血清与唾液中的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当于血液中游离状态的丙戊酸浓度,而且测定唾液浓度的方法取样简便、无创伤,并能够直接反映脑脊液中丙戊酸的浓度水平,因此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层管理流程对某单位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探讨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汽车运输公司2016年3月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高血压基层管理流程,至2017年3月复查各项指标,比较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知晓情况和高危因素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实施前后、两组实施后血压控制情况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施前后高危因素差异明显,且实施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层管理流程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良好,同时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提示该流程可作为一种慢病管理的有效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微量胃肠内喂养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结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量胃肠道喂养法,观察组按照3h的间隔分别给予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稀释奶(根据体重稀释)各喂养6次后,如无不耐受给予全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分别为(14.6±2.5)d、(10.1±1.8)d、(5.1±1.2)d、(14.2±2.3)d、(19.2±2.3)d;对照组分别为(19.5±2.1)d、(13.5±1.3)d、(7.4±1.3)d、(18.7±2.5)d、(25.4±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吸吮出现时间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相比,改良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更能有效地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