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塑化时间研究了聚乙烯蜡A-C 617A、硬脂酸钙(CaSt_2)对聚氯乙烯(PVC)的树脂润滑特性,结果表明,A-C 617A是一种有效的主效树脂外润滑剂而CaSt_2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树脂外润滑剂,两者并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A-C 617A及其与CaSt_2的并用体系的树脂外润滑性能随总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均在A-C 617A用量约1份(质量份数,下同)时发生走强转折;推测A-C 617A和CaSt_2对PVC的树脂外润滑作用机理为:单独使用时,AC 617A可铺展润湿PVC粒子阻碍其直接相互接触和摩擦,而CaSt_2形成团块或反胶束,不能润湿PVC粒子;合并使用时,CaSt_2可少量溶解于A-C 617A并吸附于A-C 617A-PVC粒子界面使其稳定性增强,与A-C 617A单独使用相比,阻碍了PVC粒子直接相互接触和摩擦的效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转矩流变仪测试了临界脱模用量,研究了聚乙烯蜡A-C 617A和硬脂酸钙(Ca St2)作为PVC润滑剂的金属润滑特性,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有效的金属润滑剂,单独使用时,后者明显比前者更有效,协同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协同作用的金属润滑作用机理为:单独使用时,两者均可铺展润湿金属表面,形成润滑层,阻碍PVC熔体与金属表面直接接触,Ca St2以极性头向内而非极性尾向外的方式润湿金属表面;合并使用时,A-C 617A蜡分子可插入Ca St2润滑层的非极性尾-非极性尾界面和Ca St2润滑层极性尾-PVC熔体界面形成滑移层,而Ca St2能溶解于AC 617A,并吸附于A-C 617A-金属界面和A-C 617A-PVC熔体界面,提高了稳定性,润滑层阻碍了PVC熔体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润滑效果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张志豪  吴茂英  刘陈  汪立君  胡朔 《塑料》2022,(1):106-110
对聚氯乙烯(PVC)中润滑剂压析性进行测试评价,以硫醇有机锡为热稳定剂、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润滑剂,为脱模剂配制含受试润滑剂和红色颜料的测试配混料及含白色颜料的清理配混料,然后,采用混炼式转矩流变仪先混炼测试配混料,再混炼清理配混料,得到的压析清理料块的着红色度可表征受试润滑剂的压析性.采用混炼式转矩流变仪作为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4.
黄春鹏  吴茂英  刘陈  胡朔  汪立君 《塑料》2020,49(3):107-110
采用转矩流变仪颜色转移法,测试了聚乙烯蜡A-C 617A及硬脂酸钙(Ca St2)在硬质聚氯乙烯(PVC)中的压析性。结果表明,A-C 617A和Ca St2均产生压析,当用量为1份时,Ca St2的压析性为9. 3级,而A-C 617A的压析性为0. 3级,Ca St2的压析性明显大于A-C 617A;两者的压析性呈现显著的对抗效应,0. 6份Ca St2的压析性为5. 5级,并用0. 4份A-C 617A后,减小为0. 3级,并用A-C 617A能够显著减小Ca St2的压析性。可以推测,压析形成机理为:由于A-C 617A和Ca St2的极性小于金属表面,均能铺展润湿金属表面,形成粘附层,进而产生压析,且由于Ca St2的极性更强,其压析性更大;当Ca St2与A-C 617A并用时,由于A-C 617A可以插入Ca St2粘附层的非极性尾-非极性尾界面,分散Ca St2为反胶束并溶解Ca St2,减弱了Ca St2粘附层的凝聚力,从而有效减小了其厚度,因此,压析性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