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9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782篇
工业技术   1076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cloud environment ha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Cloud of Things, which has given rise to new challenges in IoT...  相似文献   
4.
对锂辉石-氧化钙烧结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各反应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结果表明,Al2O3会优先和Na2O、Li2O、K2O反应,然后与CaO反应生成CaO·Al2O3,而且烧结温度需高于1060℃以保证LiAlSi2O6能够完成晶形转变。并探讨了锂辉石-氧化钙烧结法提锂的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烧结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熟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料比为1∶1.25、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60min时,锂的浸出率达到92.14%,熟料中的主要物相为Ca2SiO4与LiAlO2。利用XRD和扫描电镜-能谱联用仪(SEM-EDS)对熟料与浸出渣的物相、显微形貌及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表征。为了确定烧结反应的控制性步骤,在最优烧结条件的基础上对烧结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氧化钙烧结体系属于球形颗粒三维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1-x)1/3=0.00677t。  相似文献   
5.
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是一种微波器件设计软件,该软件界面友好,通过仿真计算减小了调试工作量,使得微波器件的设计变得简单易行。本文利用HFSS对波导魔T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该器件的S参数和动、静态场的分布情况,并对该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复杂土坝的渗流安全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福华山土坝的渗流观测资料,建立了测压管水位的回归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影响量(水位分量、时效分量)对测压管水位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观测资料,采用有限元法反演了大坝各填筑区的渗透系数,并综合评价了大坝的渗流性态。  相似文献   
7.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Hastelloy-XR alloy was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surface condition for corrosion-resistant glass-coating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oxide scal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an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2 ). The oxidation kinetics was mainly parabolic independent of oxidation conditions.The oxide scales were consisted of inner Cr2O3 and outer spinel layers. The phase component of spinel layers wereMn1.5Cr1.5O4 and (Mn,Ni)(Cr,Fe)2O4 for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s po2<10 kPa and po2>10 kPa, respectively.The optimum oxidation condition to obtain an oxide scale for well-adhered glass-coating to the substrate was 1248 Kand po2 =0.01 kPa for the oxidation time of 43 ks.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的若干再认识,以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为工艺基础,提出了进料强返混、反应平流推进、产物超快分离及化学汽提的分区协同控制新理念和实现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新技术.并且为实现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提出了新型反应器结构;同时对汽提段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强化,提出了"化学汽提器"的概念.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轻质油收率和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为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油基压裂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低压、低渗、水敏性储集层的新型原油基压裂液体系。根据基液原油的组分合成相应的增稠剂,增稠剂在原油中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网状结构,使原油成为黏度可以调控的冻胶,从根本上改变了油基压裂液以柴油、煤油为基液的现状,降低了油基压裂液的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压裂液的抗温、抗剪切和破胶性能,并将交联时间缩短到2h以内,可以满足现场压裂施工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和压裂改造的综合成本。在青海油田进行的现场先导试验取得成功。图9表1参5  相似文献   
10.
Effect of stoichiometry on microstructure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loys MI(Ni0.71Co0.15-Al0.06Mn0.08)x (MI=Lanthanum-rich Michmetal, x=4.6~5.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lattice constants a, c, and cellvolumes of non-stoichiometric alloys are bigger than those of the stoichiometric alloy. With the increasing stoichiometry x,the value of a decreases, and the value of c and cell volume increases except for those of the stoichiometric alloy; the plateaupressure of PCT curve, discharge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all increase. The alloy with x=5.2 shows the highest dischargecapacity and the best cycling stability among the studied allo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