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0篇
工业技术   16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常规火电机组经超低氮排放改造对炉膛内部燃烧过程及尾部烟道燃烧后烟气进行氮氧化物协同脱除后,NO_x已达到低于50 mg/m3的水平。随着低NO_x燃烧技术的发展,煤粉热解气化耦合燃烧超低氮燃烧技术已引起重视,其主要思路是在预燃室内引入高温热源,对远低于化学当量比的浓煤粉气流进行加热,煤粉在预燃室内先快速释放挥发分并发生部分燃烧,其气相产物及高温半焦离开预燃室经燃烧器组织送入炉膛后进行低氮燃烧处理。与传统的选择性催化/非催化还原法(SCR/SNCR)等燃烧后降氮策略相比,该技术通过燃烧高温半焦直接在炉内燃烧过程中降氮,技术优势和经济潜力显著。预燃源是产生气相产物、高温半焦的关键环节,笔者根据预燃源方式的不同,介绍了天然气供热煤粉预燃、循环流化床供热煤粉预燃、等离子点火预燃室、感应加热点火预燃室、传统预燃室燃烧器等煤粉预燃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低挥发分煤燃烧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无烟煤和贫煤等低挥发分煤在国内许多大型机组上得到广泛使用,该文利用一功率为138kW的小型煤粉燃烧实验台对上述单一煤种及其两者间3种配比混煤的不同配风下NO的生成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无烟煤和贫煤及其混煤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释放主要聚集在煤粉燃烧前期,且混煤和单煤一样NO浓度在炉膛内仅存在一个峰值,焦碳N是低挥发分煤燃烧时形成氮氧化物的主要成分;合适地选取过量空气系数可实现不同掺烧比无烟煤与贫煤混煤高效低NO燃烧。  相似文献   
4.
悬吊式汽包锅炉膨胀中心计算模型改进及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以前建立的膨胀中心计算模型做了改进 ,并以NG 410 /9.8 M型锅炉为例 ,讨论了其膨胀中心的设置以及导向载荷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 ,重点论述了最小导向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以及炉膛内压引起的不平衡载荷的计算。采用了竖直向下的计算模型。图 3表 4参 6  相似文献   
5.
几种基于高电压技术的燃煤热电厂烟气处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燃煤热电厂烟气处理的几种新技术———电子束脱硫、脉冲电晕等离子法脱硫、脉冲静电除尘和荷电干法脱硫技术 ,这些烟气处理技术都以高电压技术为基础 ;分析了这几种处理技术的作用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挥发份燃烧生成NO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兴明  惠世恩  车得福  徐通模 《动力工程》2003,23(1):2164-2167,2138
对铜川贫煤进行了挥发份析出和燃烧试验。通过测取和分析挥发份燃烧后烟气中NO,对铜川贫煤挥发份中氮的赋存及迁移规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研究表明,铜川煤的挥发份中氮的赋存形态至少为2种,随着挥发份燃烧温度的升高,NO浓度峰值的出现时间的向前移动,挥发份燃烧温度上升到1673K以后,虽然有利于热力型NO的生成,但对燃料型NO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煤燃烧理论,有效控制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一维热态煤粉炉上进行了粉煤灰干法、尾部增湿以及灰浆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钙粉煤灰组织炉内或尾部烟气的脱硫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干法脱硫效果是粉煤灰对SO2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吸收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增湿和湿法脱硫中,自由水分的存在是提高脱硫率的关键因素,而湿法中钙硫比对脱硫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试验结果表明:干法脱硫效果最差;增湿脱硫效果明显提升,灰浆脱硫效果最优,当钙硫比为0.864~1.86时,脱硫率为53%~78%,达到了中等脱硫效果,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W型火焰锅炉的热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余战英  谭厚章  徐通模  惠世恩 《动力工程》2003,23(5):2632-2634,2659
针对东方锅炉厂引进FW公司300MW的W型火焰锅炉,设计搭建了1MW的W型火焰热态试验台,依据组织冷态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结果组织了W型锅炉贫煤燃烧试验,研究了正常燃烧工况时炉膛中心温度分布规律及炉膛出口温度分布特性,得出炉膛中心截面温度分布和炉膛出口温度分布,分析了炉膛结渣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变异煤粉浓度燃烧技术是为提高我国电站锅炉调峰能力、降低排烟中NO_x而研究的一种燃烧新技术。它针对煤燃烧的过程和特点,采用了向火侧一次风高煤粉浓度、高温、高湍动度和背火侧低煤粉浓度的水平浓淡燃烧。充分发挥了向火侧一次风的着火优势,使锅炉的着火稳定性和低负荷调峰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工业应用证明,在燃用A ̄y=45%~46.95%和V ̄f=14.26%的劣质煤时,着火及时,燃烧稳定,锅炉负荷在54%~60%以上不需投油而能稳定燃烧,烟气中NO_x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喷嘴垂直射流回落液膜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相同内部型线、不同大小喷嘴垂直水射流回落液膜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各工况下回落液膜体积流率在半径方向上均呈一种偏态分布,并推导了表示回落液膜分布规律的统一公式,即无量纲液膜体积流率公式。此公式各项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统一描述各工况的回落液膜分布规律,对于研究垂直液体射流回落液膜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