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生物科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植物病毒在RNA水平上对寄主植物的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烟草造成的总RNA的组成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离子对液相色谱法,是近几年才应用于对RNA进行分离、纯化和分析的一种试验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所需时间短等优点。选择适宜的离子对试剂,并对选定的离子对试剂正己胺/1,1,1,3,3,3-六氟-2-丙醇进行了优化,达到了较好的总RNA分离效果,并观察到健康植株和染病植株分离峰之间的差异,有差异的RNA种类还需进一步试验来验证。为研究植物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加工产品中转基因玉米Bt11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在玉米自身基因和外源基因的边界序列之间设计了具有品种和品系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 ,并以实时荧光PCR技术 ,建立了加工产品中转基因玉米Bt1 1成分品系鉴定检测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实验对加热条件和时间对检测转基因成分的影响作了探讨 ,并检测了部分市售食品和饲料。检测结果发现 ,加热时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 ,对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的影响越大 ;在所检测的样品中可以检测出转基因玉米Bt1 1成分 ,有些样品还同时检出其他转基因成分。本研究实验建立的方法 ,可以用于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 ,也可以用于定性检测 ,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确证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域由4081860km2增加至9600000km2,增加了135.00%;分布北界由38°N北移至53°29′N,北移15°29′、1700km。人口分布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对该区域野生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促进栽培稻的发展,必须建立野生稻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植物黄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而且危害严重的病害.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并且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几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黄化病的症状、病原分类及其检疫技术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甲烷氧化细菌氧化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土壤含水量、温度、施肥措施、土壤中CO_2和O_2含量等几个影响甲烷氧化细菌氧化活性的因素作一综述,分析其原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植原体DNA提取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结多种植原体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发展了一种提取植原体DNA新方法。用此方法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大于 15kb的DNA主带 ,基本无DNA碎带 ,不用RNase处理 ,也无RNA干扰 ,OD2 60 / 2 80 值显示产物纯度较高 ,无需任何处理 ,即可以作为模板扩增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霞  韩永强  侯茂林  廖晓兰 《生态学报》2008,28(12):5987-5993
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测定了辽河流域主栽水稻品种对二化螟发育和为害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不同品种的主要形态特性、硅细胞数量和主要生化特性,评价这些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盐丰47对二化螟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在沈农265上二化螟幼虫体重最小。在所测定的特性中,螟害株率与不同品种倒二叶叶角的自然对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稻茎Si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幼虫体重只与不同品种稻茎直径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水稻品种杭件利用和未来水稻抗件育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人胎盘碱性磷酸酯酶 (hPLAP)基因克隆到质粒ppICZαA中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蛋白酶缺陷菌株SMD1 1 6 8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2拷贝子的重组酵母诱导表达产物酶活性最高 ,拷贝Mut 和Muts 表型不同对hPLAP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的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的新方法和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上的应用和探索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湖南省保护地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2013年2~4月对位于湖南省湘南的郴州、衡阳,湘东的长沙、株洲、湘潭,湘中的邵阳,湘北的岳阳、湘西的怀化等地区的保护地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各调查地区草莓灰霉病普遍发生,但发生严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湘中邵阳市大兴村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最高达到46.67%和6.34,湘南衡阳师古村病果率次之,但并不严重,其他地区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正相关;2连作棚年限越长,病害发生越严重;轮作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相对较轻,病果率介于9%~14%之间,而且病害发生也不严重;3不同草莓品种抗病能力不同,中章姬品种的草莓病果率和病情指数较低,其次为法兰地、红颜品种的草莓和丰香品种的草莓病果率和病情指数相当,甜查理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严重;4定植时期早晚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有影响,其中9月上中旬定植草莓灰霉病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病害的发生相对较轻;10月中旬及其以后定植不仅抗寒效果差,而且产果慢,经济效益差;5不同大棚类型也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的轻重,其中全封闭立柱拱棚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最高为38%和5.87,简易连栋拱棚次之,拱形单栋式拱棚和无立柱半封闭拱棚相当,日光智能温室大棚发生最轻;6当前,湖南省防治草莓灰霉病使用最多的药剂是腐霉利,多菌灵次之,其他农药依据所占调查比例的高低依次为甲基托布津、嘧菌环胺、咯菌腈、异菌脲、多抗霉素、甲基嘧菌。首次对湖南省保护地草莓灰霉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湖南省保护地草莓灰霉病的系统研究和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