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对实验动物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本文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柠檬苦素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及扭体实验观察柠檬苦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减少扭体次数;显著提高小鼠福尔马林实验中的痛域。因此,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对本实验中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桑桑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与WILEY谱库的标样质谱图进行比较,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降血糖药(格列苯脲)为阳性对照,通过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进行降血糖治疗试验,研究了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龙眼核提取液能有效地缓解经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的高血糖症状,降血糖率达77.4%,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危害是目前我国微生物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脂肪酸生物合成磷脂酸(磷脂合成必需中间体)合成细胞膜磷脂以完成自身繁殖。因此,抑制菌体磷脂酸合成可有效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境及生物体造成危害。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II型脂肪酸合成(type II fatty acid synthesis, FASII)通路和旁路两条途径合成磷脂酸,常规抑菌剂仅靶向抑制FASII通路,可能导致菌体在富含外源脂肪酸条件下出现“旁路逃逸”,形成防控漏洞。为此,本文系统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基于FASII通路和旁路合成细胞磷脂酸及磷脂酸向其他磷脂类物质转化的信号传导过程,讨论抑菌物质靶向抑制上述信号传导过程中可能的关键靶点,为新型抑菌剂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简称Mic-Ⅰ)。孢子大小为(3.35±0.46)×(1.96±0.17) μm;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极丝10~11圈;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不同;在家蚕Bombyx mori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也有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技术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干燥桑叶粉为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提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法提取率高,且所得桑叶多糖更能明显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是一种更好的桑叶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桑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桑枝(Tang10)为材料,以桑枝总黄酮得率为考察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桑枝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运用DPS软件对最佳工艺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枝总黄酮提取率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提取时间3.5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部。因此,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桑枝总黄酮的提取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证明最佳工艺条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桑树资源治疗糖尿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桑树资源包括叶、枝、根和果治疗糖尿病的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的降血糖活性物质是生物碱、多糖、黄酮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SLK三联疗法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及围产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及其集团内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妇20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LK三联疗法组、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SLK三联疗法组采用Sopfrology分娩训练、Lamaze呼吸训练和Kegel训练联合训练,硬膜外分娩镇痛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组在SLK三联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盆底功能指标(2)采用神经肌肉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盆底肌电生理指标,记录并比较各组产前发热率、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产程和Apgar 评分。结果:硬膜外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盆底超声检查△y、α、β、γ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和联合组盆底超声检查△y、α、β、γ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LK组和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和联合组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I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LK组和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硬膜外镇痛组和联合组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SLK组和联合组Apga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LK三联疗法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改善初产妇盆底功能和围产结局,弥补单独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甘蓝夜蛾分离的一种微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菜地捕捉的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 L.\%)幼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简称BabM)。孢子呈长卵圆形,大小为:402±036μm×199±036μm;孢子表面抗原与家蚕传统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简称N.b.\%)具共同抗原性;BabM微孢子虫孢子的内部结构、发育的特征与\%N.b.\%孢子相类似。BabM微孢子虫对三龄起蚕感染中量(IC50)为603×104粒孢子;经卵传染频率较高。初步阐明了从甘蓝夜蛾分离的这种微孢子虫与家蚕\%N.b.\%同为\%Nosema bombycis\%种,但存在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