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生物科学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酶化学计量比是揭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及评价土壤养分资源限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近年来愈来愈受关注,但鲜有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人工经济林的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本文以亚热带地区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在区域尺度上随机选取32个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并将其分为四个林龄组(9年幼龄林;9—20年近熟林;21—60年成熟林; 60年过熟林),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转化酶活性(β-葡糖苷酶(BG)、α-纤维素酶(CBH)、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及土壤理化因子,探讨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C、N、P转化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种C、N、P转化酶活性均有随林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且AP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四种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种土壤C、N、P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相关,与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不相关。土壤酶化学计量比ln(CBH+BG)∶ln(NAG+LAP)、ln(CBH+BG)∶ln(AP)和ln(NAG+LAP)∶ln(AP)均随林龄增大而一定程度增加。亚热带区油茶人工林土壤酶C∶N∶P化学计量比为1∶1∶1.5,这与全球生态系统土壤酶C∶N∶P化学计量比1∶1∶1相偏离,表明亚热带地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油茶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考虑磷和外源碳的投入,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缓解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磷限制。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互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兴元  龙瑞军  尚占环 《生态学报》2012,32(24):7688-7697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高寒草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和东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人口、放牧压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比例结构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阐明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元耦合、多维连锁和多重反馈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把2008年农牧民脱贫线和小康线作为生活功能标准,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当量,确定了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比例结构.据此,估测了牧民的生活功能达到脱贫线和小康线标准时允许的人口承载量.结果表明,高寒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量下降了60%.以那曲地区2008年的实际的牧业人口量与允许的人口承载量相比,高寒草地退化后,实际牧业人口占脱贫标准的36%,但小康标准超载了118.9%.因此,调控人口承载量是实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三种林下地被物储水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三峡库区3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地被物调查及其持水试验,分别得到3种森林类型林下地被物最大储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层储水量最大,为其风干重的303.1%,松栎混交林林下的为283.8%,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242.3%.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最大储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82.2%,栓皮栎纯林林下的为262.5%,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239.3%。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苔藓层、林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在同为中龄林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层储水量均高于林下枯落物储水量,而林下地被物储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Logistic型时滞微分方程的解的渐近性,获得了其每一个解趋向零的充分条件,改进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特征及其分类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已严重制约着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群落特征、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多样性和主导性,提出了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表明,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64.66×10^4hm^2,占草地面积的16.73%,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和草原、沼泽、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和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为禁牧和封育;经济功能区面积为116.33×10^4hm^2,占草地面积的11.82%,主要草地类型有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草甸草原,经营策略为通过施肥、灌溉等手段,集约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混合功能区的面积为703.21×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71.45%,草地类型主要有山地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大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是以草定畜,合理轮牧.  相似文献   
6.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snow disaster in northern pastoral areas.Based on the NOAA satellite digital images,field observation data,and maps of grassland type and seasonal pastureland,this paper selected the winter and spring pasturelands in Aletai region of Xinjiang as the main area of snow disaster-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With affecting factors of econ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nd using 3S techniques and field survey information,a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for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now disaster was built up,and snow disaster-spatial evaluation indices and damage level systems were constructed.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 and 20 indices were selected in snow disaster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Four principal factors,i.e.,snow cover area,snow depth on grassland,persistence days of low temperature,and livestock death rate,were used as the grading indices of snow disaster damage level,and the models of snow disaster identification and loss estimatation were set up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snow disas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etails of snow hazard grade and the situation of a disaster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which would help to carry out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estimatation of big area’s snow disaster in pastoral region.  相似文献   
7.
牧区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以祁连山区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为调查研究区域,随机抽取100户藏族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座谈和关键人物座谈等形式,对妇女在社会生产中充当的角色、日常生活中承担的家务状况、受教育程度、参与社会活动情况以及对草地政策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社会变革中,女性是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承担着将近80%的生产管理工作,74.3%的日常家务。其在家庭经济中的决策权和农村社会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在经济方面占36.5%的支配权,拥有14.5%的决策权。但是,妇女的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女性的文盲率达14.4%。因此,妇女对草地生产管理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对草原管理方面的政策及相关的法规缺乏认识,这将会对牧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刘宥延  刘兴元  张博  李妙莹 《生态学报》2020,40(17):6161-6170
水源涵养功能是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服务的主导功能,对保障该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2017年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了水源涵养功能的冷热点和重要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2017年在栅格单元的水源涵养量介于0-364.541 mm之间,流域单位面积平均年水源涵养量36.37 m3/hm2,水源涵养总量为11900×104 m3。其中,西河流域单位面积平均年水源涵养量最高,达54.64 m3/hm2,整个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特征。水源涵养功能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热点分布呈由西南至东北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冷点区面积要高于热点区面积,非显著点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水源涵养功能的高度重要区和极重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39%,主要分布在关川河流域;一般重要区和较重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0.59%,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称钩河和西河流域。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水源涵养功能及冷热点和重要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牧民对草地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佳  刘兴元 《生态学报》2017,37(17):5798-5806
实施草地生态补偿政策是恢复退化草地、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牧民对草地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完善我国草地生态补偿政策,提高补偿绩效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甘肃牧区中甘南、肃南和天祝三地500户牧民作为样本数据,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构建有序Logit模型,从牧民一般社会经济特征、对其居住与放牧地区生态环境评估,以及对生活满意度评估三方面入手研究了牧民对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牧民对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包括牧民受教育水平、牲畜养殖数量与体重变化情况、补偿金额、牧民对环境与经济重要性的评估,以及对社会福利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从政策角度看,提高牧民受教育水平,改变牧民传统放牧观念;改善贫困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牧民社会福利;优化补偿方式,构建补偿政策监管体系,有利于草地生态补偿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