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重要性的角度,探讨了大学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品安全教育的意义及迫切性,并对有关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的建设实践作了探讨,以利于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超声在有机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1997到2002年间在我国超声有机化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双频正交辐照的声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若 《科学通报》1997,42(9):925-928
声化学是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个新的化学分支,同时也是一项加速化学反应或启通新化学反应路线的高新技术,声化学正在化学和化工各个领域取得迅速发展.但迄今几乎所有声化学工作都是在单频超声辐照下完成的.最近我们首次将28kHz与0.87MHz超声组合成正交辐照系统,并用电学法与碘释放法对该辐照系统的声化学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该辐照系统给出的声化学产额远远超出两个单独辐照产额之和.这一结果令人十分鼓舞,它将可能对声化学的技术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素质教育课中,实验类课程较少,主要是因为受实验条件限制,开设该类课程需实验器材,运作成本较高、且专业性较强。文中介绍了如何以较少的投入。从生活入手,安全地为非化学类本科生开设“化学与生活实验”素质课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磷酸钠(TPP)作交联剂,用2次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的有序壳聚糖交联膜(CS/TPP),并用溶菌酶对其进行了体外降解性研究,同时用隧道扫描电镜(SPM)对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序CS/TPP膜有着致密有序的结构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6.
汉氏菱形藻(硅藻)对银的吸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汉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在不同Ag+离子浓度和不同吸附时间下对Ag+离子吸附的试验,发现汉氏菱形藻对Ag+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Q=0.08×ρ0.7,在研究范围内,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该藻富集银的较适宜的条件是:吸附时间2h,室温,溶液pH值近中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个性化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介绍了建设化学与生活实验室,并以非化学类学生(包括文科学生)为授课对象,开设"化学与生活实验"素质课的实践及经验.实验中注意到实验内容与现代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注重安全问题.通过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及管理,有效控制了实验运行的经济成本.同时,运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学生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化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科学合理、简便可行且公正客观的实验课成绩评分方法,是搞好大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介绍了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学生实验成绩考核标准化研究方面的经验。提出评分项目不宜过多、过细,应尽可能设计综合性的指标,同时各项指标给分的时间差应尽可能大,以利教师操作。实验报告的评分应有量化的评分标准,成绩的统计应设计并使用excel模板以减轻计算量,对实验类课程的教学进行全程量化的监控考核。建立制定了一整套较简便、科学及规范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得到教师及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教育部发文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形势下,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加强对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很有必要,在此报道了开展《化学专业英语课堂》多媒体视频教学软件的开发,并将其用于教学,在培养学生化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上进行有益尝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声化学--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化学分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若  赵逸云 《自然杂志》2004,26(3):160-16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声化学作为一个新的化学分支开始形成.声化学的出现引起了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的重视,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强研究,声化学的国际学术组织、学术杂志相继出现,相关的学术活动也十分频繁.迄今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们正面临着向工业生产转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这些情况,并对我国声化学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