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水平井置胶成坝深部液流转向技术思路,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以二层二维、韵律渐变的五层二维和四注九采复杂五层井网模型为对象,研究了胶坝位置、高度、组合以及措施时间等敏感因素对胶坝改善水驱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正韵律厚油层,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胶坝位于注采井中部或是靠近油井的地方效果较好;胶坝的高度越高,改善水驱效果越好;多个胶坝组合使用,并且达到厚油层40%以上高度时,增油效果更加明显;采取措施时间越早,改善水驱效果越好,即使在油井高含水阶段开展措施,仍可以显著提高油层水驱采收率;多个胶坝结合使用或与堵水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为高含水油田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的现场实施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超前注水储层油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压汞实验、CT孔隙扫描实验分析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岩心实验、微观模型实验研究了超前注水过程中油水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得出,三塘湖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超前注水会使储层的油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超前注水压力和超前注水时间的增加,储层非均质性变强,注入水沿渗透率较高的层位窜流,产生微观指进现象,导致超前注水生产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因此,在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压、低渗油藏超前注水过程中,应合理优化超前注水压力与加压时间,减少注入水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化学剂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长细砂管物理模拟系统,在长细管物理模型不同位置上布置多个测压取样点,通过实时测量压力变化与采集样品检测化学剂浓度变化,研究三元复合驱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质规律和浓度变化特征. 从模型进口到模型出口,化学剂浓度都是逐渐下降的,在驱替前沿上升速度快,在驱替后沿降低速度缓慢, 化学剂浓度变化是非对称、有偏移的变化过程.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 在模型进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强,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快, 3种化学剂之间的运移速度差大,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明显. 在模型出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减弱, 化学剂浓度降低, 运移速度小, 运移速度差变小,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现象变弱. 化学剂的吸附滞留率随着距离是逐渐增加的, 聚合物吸附滞留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三元复合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渗流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纵向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 在物理模型上布置压差传感器和饱和度测量探针, 测量三元复合驱的开采效果、压力场和饱和度场变化, 研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宏观渗流机理. 渗流场变化是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原因, 油藏内压力变化和饱和度变化是非线性耦合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三元复合驱渗流场的变化. 对于纵向非均质油藏, 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 高渗层内主要通过驱替残余油, 提高驱替效率而提高采收率, 渗流场的变化使三元复合剂波及到中低渗层, 驱替出中低渗层的剩余油, 同时提高宏观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而提高中低渗层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评价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参数。如何计算吞吐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波及范围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二氧化碳对流扩散机理,建立二氧化碳吞吐的理论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方法得到理论模型的解析解,绘制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图版,形成一种合理计算吞吐过程中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定义二氧化碳极限作用浓度,提出二氧化碳有效作用半径的概念,并分析弥散度、分子扩散系数和注入速度对有效作用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主要因素是注入速度和分子扩散系数,弥散度对有效作用半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侧钻水平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油藏物理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 设计了油藏相似比例模型, 建立了水平井开采油藏物理模拟系统. 在该系统上进行了侧钻水平井开采的实验研究, 分析了侧钻水平井开采曲线变化规律, 比较了侧钻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 研究了侧钻水平井的侧钻时机、开采速度、水平段长度等对开采效果的影响. 由于侧钻水平井开采时改变了油藏内渗流压力场和流体流动方向, 能够开采死油区内的剩余油, 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