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大功率车用柴油机燃用柴油和航空煤油的缸内燃烧模型。该模型利用喷雾试验结果对KH-RT破碎子模型进行了标定,同时耦合了燃油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计算结果表明:相比柴油,柴油机燃用航空煤油喷雾破碎过程中雾化质量提高;燃烧过程中缸内滞燃期缩短,放热率峰值下降,缸内机械负荷及热负荷均得到缓解;柴油机燃用航空煤油在标定工况点相比燃用柴油功率下降5.8%,油耗率相当。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红外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采用红外技术对蜂窝陶瓷进行再生的新方法,并对红外再生的机理及其选择性加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红外再生加热器,并在6110A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红外再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外再生效率高于90%,红外再生过程中蜂窝陶瓷内部各位置最高温度相差小,最高温度在800~1000℃,过滤体的温度梯度小于10℃/cm,红外再生技术符合蜂窝陶瓷的热再生要求;红外功率及再生气流对蜂窝陶瓷的最高温度及再生时间有显著影响,红外再生的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3.
丝网过滤器压降解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壁流式不锈钢丝网过滤器一维结构模型,建立了过滤体内一维气体流动模型,并推导出解析解,根据解析解建立了过滤器过滤初期压降模型及过滤后期压降增长率模型,压降模型反映了丝网结构参数,过滤体结构参数,微粒大小及废气性质对过滤体压降的影响,此夺降模型简单有效,是丝网过滤器优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新喷油器和积碳喷油器的喷孔形貌。图像表明:喷油器喷孔积碳后,喷孔出口有明显的不规则积碳,喷孔圆度发生变化,喷孔结构改变;喷孔内部粗糙度增大,有少量不规则积碳。利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架,分别使用新喷油器和积碳喷油器进行了外特性燃烧试验,分析了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器喷孔积碳后,柴油机功率、扭矩下降,小时油耗、燃油消耗率增大,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由于积碳影响雾化质量,导致燃烧状况变差,缸内压力有所下降,同时造成滞燃期增长,预混合燃烧阶段放热量增多,压升率与放热率峰值明显增大,燃烧过程粗暴,排气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北方耐寒型彩色树种引种、选育与应用》集成了《北方耐寒性彩色绿化树种引种与选育研究》、《抗逆性树种银莓优良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加拿大沙枣(银果胡颓子)引进技术》、《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研究》和5项国家及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针对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绿化美化树种种类及色调同南方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在广泛引种筛选与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重点选育了8个耐寒彩色乔灌木树种,研究了种子和无性繁殖关键技术,建设了苗木繁育基地及基因收集圃,并在城市彩色园林绿化和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治理中进行了试验示范,为吉林省及东北相似地区城乡绿化美化和荒漠化治理增加了新物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独具特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车辆柴油机为对象,采用Hiroyasu准维油滴蒸发燃烧模型,基于GT-Power建立了缸内工作过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燃油喷雾特性试验,研究喷雾模型参数修正方法,引入锥角修正系数和贯穿长度修正系数提高建模精度.与柴油机性能台架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最大误差不超过8%.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车辆发动机起动过程测试方案,对6台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某型车辆发动机进行了车辆起动过程测试,提取了起动过程的转速特征参数,研究了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高原起动环境、较高的摩托小时和技术状况劣化的喷油器使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最低着火转速提高,平均单缸升速度降低,导致发动机起动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红外再生微粒捕集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了采用壁流式蜂窝陶瓷作为过滤材料,利用红外辐射及柴油机废气进行再生的新的柴油机排放微粒后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用性好的特点.在6110A柴油机台架上对系统的样机进行了碳烟过滤特性及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碳烟过滤效率高达95%,排气背压低,再生效率超过89%,工况适应性好.后处理系统通过废气流量及再生点背压对红外再生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两种柴油机微粒后处理技术 .一种是陶瓷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 ,通过波导尺寸和再生腔的优化设计 ,使得微波传输效率高 ,微波在再生腔分布均匀 ,再生效率可以达到 90 %左右 ,并通过对二次空气的供给流量、供给时间、加热时间的优化 ,可以使再生持续时间减少到 7min.另一种是新近开发的柴油机后处理系统 ,即以不锈钢丝网过滤结合电晕荷电技术为微粒捕集方法及以压缩空气反吹结合旋风分离技术为丝网再生方法的后处理系统 ( ESSNF) ,61 1 0 A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结果证明此系统简单可靠 ,成本相对较低 ,平均过滤效率可达 60 % ,再生效率可达 80 % .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重型车用柴油机的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特点,通过台架试验方法测试了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荷下重型车用柴油机的燃烧特性、主要污染物PM与NO_x排放。结果表明:对该重型车用柴油机,在外特性高转速工况下,滞燃期增长,缸内燃烧过程中扩散燃烧所占比重增加;在柴油机常用转速1 400 r/min情况下,随着柴油机负荷增加,滞燃期逐渐缩短,燃烧持续期呈先缩短后增加的趋势,扩散燃烧所占比重增加。在外特性低转速工况,柴油机缸内的滞燃期较长,燃烧温度高,碳烟和NO_x排放均较高;在高负荷工况,由于供油量加大,燃烧持续期变长、燃烧温度高,碳烟和NO_x排放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