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95篇
  免费   37046篇
  国内免费   5358篇
医药卫生   243199篇
  2024年   614篇
  2023年   5401篇
  2022年   2370篇
  2021年   5484篇
  2020年   7763篇
  2019年   3837篇
  2018年   9175篇
  2017年   8866篇
  2016年   9851篇
  2015年   10584篇
  2014年   18091篇
  2013年   18289篇
  2012年   9340篇
  2011年   9556篇
  2010年   13036篇
  2009年   16329篇
  2008年   8720篇
  2007年   6830篇
  2006年   9317篇
  2005年   6413篇
  2004年   4993篇
  2003年   3904篇
  2002年   3724篇
  2001年   5161篇
  2000年   4311篇
  1999年   4344篇
  1998年   4323篇
  1997年   4058篇
  1996年   3842篇
  1995年   3686篇
  1994年   2347篇
  1993年   1829篇
  1992年   1823篇
  1991年   1789篇
  1990年   1350篇
  1989年   1412篇
  1988年   1276篇
  1987年   1046篇
  1986年   1054篇
  1985年   871篇
  1984年   659篇
  1983年   580篇
  1982年   550篇
  1981年   441篇
  1980年   393篇
  1979年   368篇
  1978年   361篇
  1977年   429篇
  1975年   303篇
  1972年   30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收集特重度烧伤(总TBSA50%以上或三度TBSA20%以上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APTT、PT、FIB、DD和PLT),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近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48例,根据入院14 d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男性129例,女性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30±12.90)岁。死亡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19±15.41)岁。收集入院时(T0),术前(早晨入手术室前,T1),术毕(送至PACU未拔除气管导管前,T2)及术后2 d(T3)4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动态差异。 结果死亡组休克期输液量、累计血浆、红细胞输入量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T0时,生存组的FIB(1.78±0.32)显著高于死亡组(1.26±0.07)(P<0.05);T2时,两组APTT、PT均显著缩短(P<0.05),生存组的FIB(3.86±0.40)显著高于死亡组(2.45±1.02)(P<0.05);T3时,死亡组PLT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且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静吸复合麻醉和围术期大量液体复苏会促进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